《福昌官舍后绝句十首》

时间: 2025-02-04 15:45:04

无客门阑尽日扃,两行乔木拥寒厅。

吏胥借问官何在,流水声中看竹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福昌官舍后绝句十首 张耒 〔宋代〕

无客门阑尽日扃,两行乔木拥寒厅。 吏胥借问官何在,流水声中看竹行。

白话文翻译:

整日没有客人来访,门扉紧闭,两排高大的树木环绕着寒冷的厅堂。 官吏们询问官员在哪里,只听见流水声中,官员在竹林间行走。

注释:

  • 门阑:门前的栏杆。
  • 尽日扃:整天关闭。扃,关闭的意思。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寒厅:寒冷的厅堂。
  • 吏胥:官吏。
  • 流水声中看竹行:形容官员在竹林间行走,只听见流水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这首诗是他在福昌官舍后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寂的官舍景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耒任职福昌期间,反映了他在官舍后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景物的欣赏。诗中通过对门扉紧闭、树木环绕、流水声和竹林行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淡漠。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官舍后的宁静景象,通过对门扉紧闭、树木环绕、流水声和竹林行走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淡漠。诗中的“无客门阑尽日扃”一句,既表现了官舍的孤寂,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自足。“吏胥借问官何在,流水声中看竹行”则进一步以流水声和竹林行走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客门阑尽日扃:这句诗描绘了官舍的孤寂景象,门前的栏杆整天关闭,没有客人来访,反映了作者的孤独和官场的冷清。
  2. 两行乔木拥寒厅:高大的树木环绕着寒冷的厅堂,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冷清的氛围,增强了诗中的孤寂感。
  3. 吏胥借问官何在:官吏们询问官员在哪里,这一句引入了官场生活的元素,与前两句的孤寂形成对比。
  4. 流水声中看竹行:官员在竹林间行走,只听见流水声,这一句以流水声和竹林行走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超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拟人:“两行乔木拥寒厅”中的“拥”字赋予了乔木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感。
  • 对仗:“无客门阑尽日扃”与“吏胥借问官何在”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淡漠。通过对官舍孤寂景象的描绘和对自然景物的欣赏,作者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门阑:象征着官舍的孤寂和封闭。
  • 乔木:象征着自然和宁静。
  • 流水声:象征着超脱和宁静。
  • 竹林:象征着高洁和隐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门阑”指的是什么? A. 门前的栏杆 B. 门后的栏杆 C. 门前的树木 D. 门后的树木

  2. 诗中的“尽日扃”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整天关闭 B. 整天打开 C. 偶尔关闭 D. 偶尔打开

  3. 诗中的“吏胥借问官何在”反映了什么? A. 官员的忙碌 B. 官员的隐逸 C. 官员的孤独 D. 官员的超然

  4. 诗中的“流水声中看竹行”营造了什么意境? A. 热闹的官场 B. 宁静的自然 C. 繁忙的都市 D. 孤寂的官舍

答案:1. A 2. A 3. D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同样以竹林为背景,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福昌官舍后绝句十首》与王维的《竹里馆》:两者都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但张耒的诗更多了一层官场生活的淡漠。
  • 张耒的《福昌官舍后绝句十首》与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两者都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但杜甫的诗更多了一层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社会的关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对宋诗有深入的解读。
  • 《张耒诗集》:收录了张耒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张耒诗歌的重要资料。
  • 《宋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详细的介绍,有助于理解张耒诗歌的背景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