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发散关 文同 〔宋代〕
风吹古关口,万木响如裂。 凄凉异乡客,骑马关下月。 板道霜凿凿,石梁溪咽咽。 怪来晓寒重,御爱山头雪。
白话文翻译:
夜幕中,风在古老的关口呼啸,万木摇曳,声如裂帛。 在这凄凉的异乡,我孤独地骑马,月光照耀在关下的路上。 板铺的小道被霜覆盖,坚硬如凿,石桥横跨的溪流声声低咽。 奇怪的是,清晨的寒意格外沉重,原来是因为山头的雪,我心中却生出几分喜爱。
注释:
字词注释:
- 古关口:指古代的关隘,这里可能指某个历史悠久的军事要塞。
- 万木响如裂:形容风吹动树木的声音非常大,如同裂开一般。
- 凄凉异乡客:指作者自己,身处异乡,感到孤独和凄凉。
- 板道霜凿凿:板道指用木板铺成的道路,凿凿形容霜的坚硬。
- 石梁溪咽咽:石梁指石桥,咽咽形容溪水流动的声音低沉。
- 怪来晓寒重:奇怪的是清晨的寒意特别重。
- 御爱山头雪:御爱指作者自己对山头的雪感到喜爱。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使用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和作者的感受来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他游历或任职途中,夜宿散关时所作,表达了对异乡的孤独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文同夜宿散关之时,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和个人的感受,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凄凉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宿散关为背景,通过描绘风声、月光、霜冻和溪流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氛围。诗中“风吹古关口,万木响如裂”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风声的强烈,给人以震撼之感。而“凄凉异乡客,骑马关下月”则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凄凉。后两句通过对霜和溪流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凄凉的氛围。最后一句“御爱山头雪”则突然转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吹古关口,万木响如裂”:描绘了夜晚风声的强烈,通过“响如裂”的比喻,增强了风声的震撼力。
- “凄凉异乡客,骑马关下月”: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凄凉,月光下的骑马形象增添了一丝凄美。
- “板道霜凿凿,石梁溪咽咽”:通过对霜和溪流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凄凉的氛围,同时“凿凿”和“咽咽”两个拟声词的使用,增强了形象感。
- “怪来晓寒重,御爱山头雪”:清晨的寒意格外沉重,但作者却对山头的雪感到喜爱,这种转折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木响如裂”,将风声比喻为裂帛之声。
- 拟人:如“石梁溪咽咽”,将溪流的声音拟人化为低沉的咽声。
- 转折:如“怪来晓寒重,御爱山头雪”,通过转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的凄凉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变化。
- 月光:象征着孤独和凄凉。
- 霜:象征着寒冷和坚硬。
- 溪流:象征着流动和变化。
- 雪:象征着纯洁和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木响如裂”形容的是什么声音? A. 风声 B. 雷声 C. 水声 D. 鸟声
- “凄凉异乡客”指的是谁? A. 作者 B. 朋友 C. 家人 D. 陌生人
- “板道霜凿凿”中的“凿凿”形容的是什么? A. 霜的坚硬 B. 道路的平坦 C. 风的强烈 D. 水的清澈
- “御爱山头雪”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A. 寒冷 B. 孤独 C. 自然美景 D. 异乡
答案:1. A 2. A 3. A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独和思念。
诗词对比:
- 文同的《夜发散关》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文同的诗更多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凄凉,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宁静和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文同诗集》:文同的诗集,收录了其大部分诗作,可以深入研究其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