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时间: 2025-01-11 10:10: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恨不逢君出荷蓑,青松白屋更无他。陶令五男曾不有,蒋生三径枉相过。芙蓉曲沼春流满,薜荔成帷晚霭多。闻说桃源好迷客,不如高卧眄庭柯。
白话文翻译:
我遗憾未能与你一同披上蓑衣,你的青松环绕的白屋别无他物。陶渊明虽有五个儿子却未能尽享天伦,蒋诩开辟的三径也徒劳你来访。芙蓉花在曲折的池塘边盛开,春水满溢;薜荔如帷幔般在晚霞中茂盛。听说桃源是个让人迷失的地方,不如安然高卧,欣赏庭院中的树木。
注释:
- 恨不逢君:遗憾未能与你相遇。
- 出荷蓑:披上蓑衣,指隐居生活。
- 青松白屋:指隐士的居所,青松象征高洁,白屋表示简朴。
- 陶令五男:指陶渊明,他有五个儿子。
- 蒋生三径:蒋诩,东汉隐士,曾开辟三条小径,只接待羊仲、裘仲两位朋友。
- 芙蓉曲沼:芙蓉花在曲折的池塘边。
- 薜荔成帷:薜荔如帷幔般茂盛。
- 晚霭:傍晚的雾气。
- 桃源:指理想中的隐居地,典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高卧:安然躺卧,指隐居生活。
- 眄庭柯:欣赏庭院中的树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裴迪,唐代诗人,与王维、崔兴宗等交往密切,常一同隐居终南山,作诗唱和。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裴迪与王维一同访问隐士吕逸人未遇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未能与吕逸人相遇的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的居所和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未能与隐士相遇的遗憾。诗中“青松白屋”、“芙蓉曲沼”、“薜荔成帷”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高洁的隐居环境。诗人通过对陶渊明和蒋诩的典故的提及,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的敬仰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闻说桃源好迷客,不如高卧眄庭柯”,则进一步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自足,暗示了诗人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恨不逢君出荷蓑”: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与吕逸人一同隐居的遗憾。
- “青松白屋更无他”:描绘了吕逸人简朴高洁的居所。
- “陶令五男曾不有”:提及陶渊明,暗示隐居生活的清贫。
- “蒋生三径枉相过”:提及蒋诩,表达了对隐士的敬仰。
- “芙蓉曲沼春流满”: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
- “薜荔成帷晚霭多”: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环境的宁静。
- “闻说桃源好迷客”:提及桃源,表达了对理想隐居地的向往。
- “不如高卧眄庭柯”: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自足。
修辞手法:
- 比喻:“青松白屋”比喻隐士的高洁和简朴。
- 典故:提及陶渊明和蒋诩,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 对仗:“芙蓉曲沼春流满,薜荔成帷晚霭多”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通过描绘隐士的居所和自然景物,以及提及古代隐士的典故,诗人表达了对宁静、高洁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青松白屋:象征高洁和简朴的隐居生活。
- 芙蓉曲沼: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
- 薜荔成帷:象征宁静的隐居环境。
- 桃源:象征理想中的隐居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陶令五男”是指谁? A. 陶渊明 B. 陶弘景 C. 陶侃 D. 陶潜
- “蒋生三径”中的“蒋生”是指谁? A. 蒋诩 B. 蒋琬 C. 蒋干 D. 蒋济
- 诗中的“桃源”典故出自哪位作者的作品? A. 陶渊明 B. 王维 C. 李白 D. 杜甫
答案:
- A. 陶渊明
- A. 蒋诩
- A. 陶渊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与裴迪的这首诗都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自足。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这首诗都描绘了隐士的居所和自然景物,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
- 《陶渊明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