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旛堂二首》

时间: 2025-04-29 01:19:57

夜夜各趺坐,朝朝同打斋。

不知那个子,曾梦祖师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夜各趺坐,朝朝同打斋。不知那个子,曾梦祖师来。

白话文翻译:

每晚我们各自端坐打坐,早晨则一起做早课。不知道是谁,曾在梦中见到祖师降临。

注释:

  • 夜夜:每个晚上。
  • 各趺坐:各自坐着(这里的“趺坐”指一种坐姿,通常是打坐的姿势)。
  • 朝朝:每个早晨。
  • 同打斋:一起进行早课或斋戒的仪式。
  • 不知:不知道。
  • 那个子:指的是谁。
  • 曾梦:曾经在梦中。
  • 祖师:指佛教或某个宗教的创始人或重要人物。

典故解析:

“祖师”是指某个宗教的创始人,通常在禅宗中提到的祖师是达摩或其他重要的禅宗人物。梦见祖师的情景,表明了对灵性和教义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以豪放、清新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和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禅宗修行的环境中,表达了他对修行的重视以及对祖师的敬仰。在这种氛围下,诗人通过日常的修行与梦境的结合,探索了灵性与人类经验的交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诗人在日日夜夜的修行中,表现出对灵性追求的执着。诗的开头“夜夜各趺坐,朝朝同打斋”描绘了一种坚持不懈的修行状态,展现了修行者的专注与虔诚。接下来的“不知那个子,曾梦祖师来”则引发了对自身修行成果的思考。梦中的祖师象征着智慧和指导,诗人可能在思索,究竟是谁能在梦中获得启迪和传承。

整首诗的氛围静谧而深沉,反映了禅宗追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哲学。通过对梦的反思,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祖师的敬仰,更流露出对自身修行成果的疑惑与思考,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探索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夜各趺坐:每个晚上,修行者独自坐着修行,体现了个人的修行状态。
  2. 朝朝同打斋:每天早晨,与他人一起进行宗教仪式,展现了集体修行的氛围。
  3. 不知那个子:表达了对梦中出现的祖师的好奇,抒发了对智慧和启示的渴望。
  4. 曾梦祖师来:梦见祖师来临,意味着灵性上的启发和内心的引导。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夜夜”与“朝朝”,“各趺坐”与“同打斋”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象征:祖师在此处象征着智慧和启发,表达了修行者对精神层面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修行的坚持与对智慧的追寻,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更高境界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趺坐:象征着静谧与内心的专注。
  • 打斋:代表着宗教仪式和内心的清净。
  • 祖师:象征着智慧、启示和修行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夜夜各趺坐”中“趺坐”指的是什么? A. 走路
    B. 坐着
    C. 站着
    答案:B

  2. “祖师”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
    C. 权力
    答案:B

  3. 诗人通过梦中的祖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物质的渴望
    B. 对灵性启发的渴望
    C.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的这首诗与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与灵性追求的主题,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修行的内省,而王维则表达了对自然景色与心境的感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禅宗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