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夏歌》

时间: 2025-01-10 19:17:51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夜吴歌·夏歌
作者: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镜湖的美丽景色,湖面辽阔,荷花盛开。每年五月,西施前来采摘荷花,路人见了不禁感到惊艳。作者在此不等明月,便划舟归去,心中思念着越王的故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镜湖:指湖面如镜,波光粼粼,广阔无垠。
  • 菡萏:荷花的别称。
  •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以其美丽和才情闻名。
  • :狭窄,形容人看时的惊叹之情。
  • 越王:指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历史上以美人、英雄故事闻名。

典故解析

  • 西施:传说中的美女,越国的代表,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和柔情。
  • 越王家:越王勾践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与西施的故事流传甚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个性鲜明而著称,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子夜吴歌·夏歌》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李白常游历于江南,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人文的情怀,因此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子夜吴歌·夏歌》是一首描写自然美的古诗,展现了李白典型的豪放风格和对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镜湖三百里”便描绘出了一幅开阔而又静谧的湖面,湖水如镜,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接着,菡萏的盛开则渲染了夏天的气息,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受。诗中提到的“五月西施采”,不仅是对西施这一美人的赞美,更是对青春和美好的象征,表现出诗人对夏季的向往。

“人看隘若耶”一句,表达了人们在看到西施采荷时的惊叹,展现了李白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敏感。最后两句“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结合,既表现了诗人的归属感,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情感贯穿全诗,使得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交相辉映,形成了诗歌的独特韵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镜湖三百里:描绘湖面辽阔,给人以广阔开阔的感觉。
  • 菡萏发荷花:夏季荷花盛开,展现自然之美。
  • 五月西施采:西施的美丽与采荷的情景,相互映衬。
  • 人看隘若耶:人们看到这一美景的惊叹,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回舟不待月:表现出诗人不愿意停留,急于回家的心情。
  • 归去越王家:将个人情感与历史结合,增添了诗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镜湖”比喻湖面的宁静与美丽。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相对,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通过列举景物,增强了画面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对美丽事物的欣赏和对故乡的思恋,展现了李白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湖:象征着宁静与美丽。
  • 菡萏:象征着清新与青春。
  • 西施:象征着美丽与柔情。
  • 越王家:象征着归属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子夜吴歌·夏歌》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西施”代表什么?

    • A. 一个地方
    • B. 一位美女
    • C. 一种花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另一首描写自然与历史的诗。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作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子夜吴歌·夏歌》与《夜泊牛渚怀古》
    •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但《子夜吴歌·夏歌》侧重于夏季的自然美,而《夜泊牛渚怀古》则更加深沉,融入了历史的回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