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山晚一作晓,两水夹明镜,
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白话文翻译:
在如画的江城中,傍晚时分,我望向晴朗的天空。
傍晚的天空(或作黎明的天空),两条河流夹着明亮的湖面,
两座桥梁落下了五彩斑斓的倒影。
人烟稀少的地方,寒冷的橘子和柚子,秋天的颜色映衬着衰老的梧桐。
谁会在北楼上,面临着风,怀念谢公呢?
注释:
- 江城:指的是宣城,因其水乡景色如画。
- 如画:形容江城的美丽景色。
- 山晚:指傍晚时分的山色。
- 夹明镜:指两条河流像明亮的镜子一样夹在中间。
- 双桥:指连接两岸的桥。
- 人烟寒橘柚:描绘秋天的冷清,橘子和柚子在寒风中显得孤寂。
- 北楼:指的是谢脁所居住的楼宇。
典故解析:
“谢公”指的是谢脁,唐代诗人,因其在北楼上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在此诗中提到谢公,既表达了对古人诗歌的怀念,也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情感真挚,擅长表现自然美和个人情感,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白游览宣城时,正值秋季,诗人站在北楼上,远眺壮丽的自然景色,感慨时光流逝,思索着古人的情怀。
诗歌鉴赏: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展现了李白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古人的怀念。诗的开头通过“江城如画里”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江城秋景,色彩斑斓、景色迷人。接着,诗人通过“山晚望晴空”展现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清新,山水交融的景象令人心醉。
在诗的后半部分,李白通过“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表现了秋天的冷清与寂寞,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最后一句“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不仅是对谢脁的追忆,更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古代文人的敬仰。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城如画里:描绘了江城的美丽,给人以视觉享受。
- 山晚望晴空:傍晚时分,诗人凝望晴朗的天空,显现出宁静的气氛。
- 山晚一作晓:此句可理解为傍晚与黎明的交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两水夹明镜:水面如镜,反射着天空,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 双桥落彩虹:桥影倒映在水中,形成如彩虹般的美丽景象。
- 人烟寒橘柚:人烟稀少,寒冷的橘子和柚子,暗喻秋天的萧索。
- 秋色老梧桐:秋天的颜色映衬着衰老的梧桐,增添了诗的哀愁。
- 谁念北楼上:诗人在问,谁会在北楼上思念谢公。
- 临风怀谢公:面临着风,怀念谢公,表达了对古人的感慨和对自己身世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城如画”,将江城比作画,形象生动。
- 对仗:如“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形成整齐的对称结构,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人烟寒橘柚”,赋予植物以人的情感,增加诗的情感温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李白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古人情怀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城:象征着美丽的自然景色。
- 山晚: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双桥:象征着连接与沟通。
- 寒橘柚:暗示秋天的孤寂与冷清。
- 梧桐:代表着衰老、成熟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城如画里”中的“如画”意为: A. 无法形容
B. 美丽如画
C. 画中的景象
D. 画家的作品 -
“人烟寒橘柚”中的“寒”指的是: A. 温暖
B. 寒冷
C. 清新
D. 凉爽 -
诗中提到的“谢公”指的是: A. 李白
B. 谢脁
C. 王维
D. 杜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秋天的山水,情感更为内敛,强调自然的宁静。
- 杜甫《登高》: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情感更为沉重,展现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