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时间: 2025-01-25 05:32:58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作者:孟浩然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人曾想在一处小丘上安卧,但三条小径上却没有什么可供依赖的资源。北方的土地并不是我所愿望的地方,而东边的林子让我怀念我的老师。黄金的桂花已经燃尽,壮志在岁月中逐渐衰退。傍晚时分,凉风吹来,听到蝉鸣更加增添了我的悲伤。

注释:

  • :小土丘,可以用来休息。
  • 三径:指的是三条小路,这里代表诗人希望能够有个安静的去处,但实际上却没有资源。
  • 北土:北方的土地,表示诗人对北方生活的排斥。
  • 东林:指东边的树林,怀念自己的老师。
  • 黄金:指桂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壮志:指年轻时的雄心壮志。
  • :蝉鸣声,象征夏秋交替时的忧伤。

典故解析:

  1. 黄金燃桂:桂花在秋季盛开,当桂花凋谢,象征着青春的流逝和美好的事物的消逝。
  2. 东林怀我师:东林可指东林寺,孟浩然在此地有过学习和交往,这里提到老师,表达了他对师长的怀念和尊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东野,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其诗歌以清新自然、含蓄深远著称,特别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孟浩然晚年,正值秋天,诗人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和对师友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开头两句“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尽管想要寻求宁静的栖身之所,但却发现周围的环境并不支持他的愿望。接下来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则进一步揭示了他对故土的排斥以及对老师的怀念,显示出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矛盾。

而后两句“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桂花的凋零象征着青春与理想的消逝,诗人壮志未酬的失落感愈发显得沉重。最后一句“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凉风和蝉鸣的意象交织在一起,更加深了诗人的悲凉情绪。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丘尝欲卧:表达诗人希望能在一座小丘上安卧的愿望。
    • 三径苦无资:却发现周围没有任何可以依赖的资源。
    • 北土非吾愿:表示他对北方生活的排斥。
    • 东林怀我师:怀念在东边树林中结识的老师,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黄金燃桂尽:桂花的凋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的逝去。
    • 壮志逐年衰:年轻时的雄心壮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
    • 日夕凉风至:傍晚的凉风吹来,带来秋天的气息。
    • 闻蝉但益悲:听到蝉鸣声更增添了他的悲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桂花凋零比作青春的逝去,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无情的自然景物赋予了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怀念和孤独感。

意象分析:

  • 小丘:象征着安静与宁静的生活理想。
  • 三径:代表着诗人理想中的道路,然而现实却是无助的。
  • 桂花:象征着美好与青春,凋零则代表着失去和怀念。
  • 蝉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希望在何处安卧?
    A. 小丘
    B. 大树下
    C. 河边
    D. 山顶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东林”是指什么?
    A. 一座山
    B. 一片树林
    C. 一条河
    D. 一座庙宇
    答案:B

  3. 诗人对北方的态度是?
    A. 向往
    B. 排斥
    C. 喜欢
    D. 无所谓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王维《山居秋暝》: 两首诗都是描绘秋天的景象,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而孟浩然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孟浩然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