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亦爱吾贫,樵山采堕薪。
百年双短鬓,九职一閒民。
秋蔓花僧老,春泓酒毋淳。
两生谁可致,此外不关身。
白话文翻译
我也喜欢自己的贫穷,像樵夫一样在山上捡拾掉落的柴薪。
经历了百年,头发早已斑白,身居九职,闲云野鹤的生活。
秋天的藤蔓让花和尚渐渐苍老,春天的泉水却不再甘甜。
人生的两个境界谁能达到,除此之外我都无所谓。
注释
- 吾亦爱吾贫:我也喜欢我的贫穷。
- 樵山采堕薪:在山上像樵夫一样捡拾掉落的柴火。
- 百年双短鬓:经历了百年,头发已变白。
- 九职一閒民:身处九职(指多种职业)中却依然是个闲散的人。
- 秋蔓花僧老:秋天的藤蔓使得花和尚渐渐老去。
- 春泓酒毋淳:春天的泉水不再清甜。
- 两生谁可致:人生的两个境界,谁能达到。
- 此外不关身:除此之外的事情与我无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唐律十首》是方岳的一组诗作,表达了他对贫穷生活的接受与热爱,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方岳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贫穷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物质世界的超然态度。诗的开篇“吾亦爱吾贫”直接表达了他对贫穷的自豪感,这种情感在古代诗歌中并不常见,显示了方岳独特的生活观。接下来的“樵山采堕薪”,则通过樵夫的形象,突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诗中“百年双短鬓”一语,深刻反映了时光流逝的无情,诗人以淡然的态度面对衰老,体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豁达。“九职一閒民”则揭示了诗人对繁忙世俗生活的疏离,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随着诗意的深入,“秋蔓花僧老,春泓酒毋淳”,诗人通过描绘季节的变化,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反思。最后一句“两生谁可致,此外不关身”,更是将个人的精神追求与世俗的纷扰隔绝开来,表现了诗人对超脱的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贫穷与简单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亦爱吾贫:表达个人对贫穷生活的喜爱。
- 樵山采堕薪:描绘一种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状态。
- 百年双短鬓:反映时间流逝与老去的无奈。
- 九职一閒民:强调对忙碌生活的超然态度。
- 秋蔓花僧老:通过自然象征人生的变化与衰老。
- 春泓酒毋淳: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失落。
- 两生谁可致:探讨人生的不同境界。
- 此外不关身:表达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樵夫比作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拟人:秋蔓、春泓等自然元素被赋予情感。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文学美感。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在于对贫穷生活的珍视与对世俗生活的超然。诗人通过个人体验,传达出一种人生哲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独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贫:象征一种简朴而真实的生活状态。
- 樵山:象征自然与和谐的生活环境。
- 短鬓: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 秋蔓:象征生命的变迁与无常。
- 春泓:象征青春的美好与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吾亦爱吾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贫穷的无奈
B. 对贫穷的热爱
C. 对富贵的向往 -
“百年双短鬓”中的“短鬓”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衰老
C. 健康 -
诗人通过“春泓酒毋淳”想表达什么? A.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B. 对酒的喜爱
C. 对春天的热情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将方岳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比较,二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但方岳更加强调个体的内心世界,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自然景色与宁静的生活状态,展示了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方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