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次韵酬率翁
作者: 方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戍楼梦不到中州,
杜牧新愁亦倦游。
留得荷锄双手在,
山寒芋栗要人收。
白话文翻译:
戍楼的梦很难飞到中原,
杜牧的新愁也让我感到疲倦。
我只留下这双劳作的手,
在寒冷的山中,芋头和栗子需要人来收割。
注释:
字词注释:
- 戍楼:边防哨楼,常用于守卫边疆。
- 杜牧:唐代诗人,因其诗作而著称。这里提到他,表明诗人对他作品的共鸣。
- 倦游:指游玩疲倦,心中愁苦,意指对游历的厌倦。
- 荷锄:指耕作,农人用锄头耕地的状态。
- 芋栗:指芋头和栗子,都是农作物。
典故解析:
- 杜牧:杜牧的诗歌多描绘时事感慨,此处可能暗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子华,号石梁,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为人清白,文风质朴,时常表现出对社会时局的关注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某个边境戍楼内写成,反映了作者身处边疆、心系中原的复杂情感,同时表达了对农作生活的思考和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戍楼的意象,表现了作者对边境生活的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起首两句以“戍楼梦”引入,点明了诗人在遥远的边疆,难以回归故乡的心情。接着提到“杜牧新愁”,暗示作者对时事的关心和忧虑,杜牧的愁苦与诗人内心的共鸣形成了情感的共振。
后两句则转为劳动的现实,描绘了农田中艰辛的耕作。虽然身处边疆,诗人却依然关心着故乡的农作,体现了对生活的责任感。通过“山寒芋栗要人收”,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寒冷,也暗示了农忙时节的迫切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理解。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戍楼梦不到中州:表达诗人身处边疆,心系故土的无奈与思念。
- 杜牧新愁亦倦游:提到杜牧,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忧虑与对游历的厌倦。
- 留得荷锄双手在:强调自己的劳动与责任,表明虽然身在戍楼,心中仍挂念家乡的农田。
- 山寒芋栗要人收: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寒冷与农田的紧迫感。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末句形成鲜明对比,戍楼与农田,边疆与故乡。
- 意象:戍楼、芋头、栗子等意象交织,展现了诗人的生活场景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责任感,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戍楼:象征孤独与防守,表现出诗人的边疆生活。
- 杜牧:代表对历史与诗歌的思考。
- 荷锄:象征着勤劳与责任感。
- 山寒芋栗: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严酷和农事的紧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戍楼梦”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念?
- A) 家乡
- B) 朋友
- C) 自己
-
诗中提到的“芋栗”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农作物
- C) 一种风景
答案:
- A) 唐代
- A) 家乡
- B) 农作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思考,但更侧重于亲情的描写。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夜引发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表现了孤独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