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 其十一》

时间: 2025-01-11 05:11:10

黄昏戌,角韵钟声遐迩一。

要会闻复翳根除,补陀岩上寻弥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昏戌,角韵钟声遐迩一。要会闻复翳根除,补陀岩上寻弥勒。

白话文翻译:

在黄昏时分,戌时(晚上七点到九点)的钟声和角声远近相传。希望能够再次聆听那声音,消除心头的烦恼,在补陀岩上寻找弥勒佛的身影。

注释:

  • 黄昏戌:指的是黄昏时分的戌时,古代时辰划分。
  • 角韵:指的是角声,通常是古代乐器或号角发出的声音。
  • 钟声:寺庙或钟楼的钟声,有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宁静。
  • 要会:希望能够再次相见或相闻。
  • 翳根除:翳,指的是心中的烦恼或障碍;根除则是消除、去掉的意思。
  • 补陀岩:指的是补陀岩,传说中弥勒佛的道场,象征着超脱与安宁。
  • 弥勒:佛教中的未来佛,象征慈悲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咸静,宋代高僧,主张禅宗思想,作品多涉及佛教哲理,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作者对佛教的思考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之时,反映了他在生活中的感悟以及对人世间烦恼的超脱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诗人通过黄昏的时空背景,运用“戌”时的钟声与角韵,构建出一种远近交融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渴望。这种声音的交织,使得诗人渴望再度聆听的情感显得尤为强烈,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灵魂寄托的追寻。

同时,“翳根除”一语,表达了诗人对烦恼的渴望消除,体现出一种对心灵解脱的追求。通过“补陀岩上寻弥勒”的意象,诗人将自己的理想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深远的哲理,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昏戌:设定了诗的时间场景,暗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角韵钟声遐迩一:描绘了声音的传播,强调了声音的交融与空间的连接。
  3. 要会闻复翳根除:表达了诗人希望消除烦恼的强烈愿望。
  4. 补陀岩上寻弥勒:引入了佛教信仰,象征着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修辞手法:

  • 意象:黄昏、钟声、弥勒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超脱的氛围。
  • 对仗:如“要会”与“翳根除”的呼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象征:弥勒佛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与慈悲,补陀岩则象征心灵的归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烦恼的消除,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向往与对未来的希望,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昏:象征着日暮时分的宁静与思考。
  • 钟声:代表时间的流逝和心灵的安宁。
  • 弥勒:象征未来的希望与慈悲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昏戌”指的是哪个时辰?

    • A. 清晨
    • B. 黄昏
    • C. 半夜
    • D. 正午
  2. “翳”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光明
    • B. 烦恼
    • C. 友谊
    • D. 自然
  3. “补陀岩”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心灵的归宿
    • C. 战斗
    • D. 自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展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思考,但更侧重于个人的苦闷与历史的沉重。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月光的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释咸静的超脱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