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自述》

时间: 2025-01-11 08:05:59

三十无名客,空山独卧秋。

病多知药性,年长信人愁。

萤影竹窗下,松声茅屋头。

近来心更静,不梦世间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中自述 于鹄 〔唐代〕

三十无名客,空山独卧秋。 病多知药性,年长信人愁。 萤影竹窗下,松声茅屋头。 近来心更静,不梦世间游。

白话文翻译

我三十岁了还是个无名之辈,独自在空山中度过秋天。 因为生病多了,所以对药物的性质很了解;随着年岁的增长,也更能体会别人的忧愁。 萤火虫的影子在竹窗下闪烁,松树的声音在茅屋的屋顶上回响。 最近我的心变得更加平静,不再梦见世间的纷扰。

注释

  • 三十无名客:指作者自己三十岁了还没有成名。
  • 空山:指人迹罕至的山中。
  • 独卧秋:独自在秋天里躺卧。
  • 病多知药性:因为经常生病,所以对药物的性质很了解。
  • 年长信人愁:随着年龄的增长,更能理解别人的忧愁。
  • 萤影竹窗下:萤火虫的影子在竹窗下闪烁。
  • 松声茅屋头:松树的声音在茅屋的屋顶上回响。
  • 近来心更静:最近心情变得更加平静。
  • 不梦世间游:不再梦见世间的纷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鹄,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林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于鹄在山中隐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隐居生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三十无名客”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名无利的自嘲,也透露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漠。“病多知药性,年长信人愁”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最后两句“近来心更静,不梦世间游”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十无名客,空山独卧秋:诗人自嘲三十岁了还是个无名之辈,独自在空山中度过秋天,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漠。
  2. 病多知药性,年长信人愁:因为经常生病,所以对药物的性质很了解;随着年岁的增长,也更能体会别人的忧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3. 萤影竹窗下,松声茅屋头:萤火虫的影子在竹窗下闪烁,松树的声音在茅屋的屋顶上回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4. 近来心更静,不梦世间游:最近心情变得更加平静,不再梦见世间的纷扰,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萤影竹窗下,松声茅屋头”中的“萤影”与“松声”,“竹窗下”与“茅屋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如“松声茅屋头”中的“松声”被赋予了人的特征,仿佛松树在茅屋的屋顶上发出声音,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的宁静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山:象征着人迹罕至的隐逸之地。
  • 萤影:象征着夜晚的宁静和自然的美丽。
  • 松声:象征着山中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三十无名客”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什么状态的自嘲? A. 年老无依 B. 无名无利 C. 疾病缠身 D. 孤独无助

  2. “病多知药性,年长信人愁”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什么方面的深刻体验? A. 药物知识 B. 人情世故 C. 自然景物 D. 隐逸生活

  3. 诗中“近来心更静,不梦世间游”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内心状态? A. 焦虑不安 B. 宁静超脱 C. 忧愁烦恼 D. 孤独寂寞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隐逸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于鹄的《山中自述》都描绘了山中的隐逸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而于鹄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鹄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