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

时间: 2025-01-25 22:54:59

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

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

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春
作者: 李贺 〔唐代〕

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
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
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阳光温暖而又萧条,花儿在北郭的骚动中显得悲伤。榆树的枝条穿过了莱子的视线,柳树的舞姿也被断绝了。燕子飞入上方的帷幕,细丝飞舞着送来百般的劳苦。今天的胡琴声中充满了怨恨,急切的话语传向檀木的琴槽。

注释:

  • 日暖自萧条:阳光温暖,却显得一片萧条,暗示春天的景象与心情的对比。
  • 北郭:指北边的城墙或村落,带有一种孤寂的情感。
  • 榆穿莱子眼:榆树的枝条穿过了菜花的视线,描绘出一种生动的春意。
  • 柳断舞儿腰:柳树的舞姿被断绝,象征着失去生机。
  • 上幕迎神燕:燕子飞入上方的帷幕,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飞丝送百劳:象征着春天的景象也带来了很多的辛苦和劳作。
  • 胡琴今日恨:胡琴的声音中充满了怨恨,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 急语向檀槽:急切的话语传向檀木的琴槽,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与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字长吉,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玄宗时期,以其豪放、奔放的诗风著称。李贺一生多病,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大量诗歌,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感春》创作于李贺的青年时期,正是他对春天的感受与思考的集中表现。此诗反映了他对春天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春光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伤,体现了他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感春》是李贺以春天为背景,抒发个人情感的一首诗。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萧条的对比。第一句“日暖自萧条”将春天的温暖与内心的孤寂相结合,给人一种矛盾的感受。接下来的描写中,花儿的悲伤、柳树的舞姿被断绝,传递出一种失落和无奈的情感。李贺对春天的描绘并非单纯的美好,而是充满了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思考。

在艺术表现上,李贺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榆穿莱子眼”和“柳断舞儿腰”,这些意象不仅形象生动,也暗示了春天带来的变化与不安。诗的最后两句则通过“胡琴”的怨恨和“急语”的传达,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受,形成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暖自萧条:春日的温暖却让人感到萧条,隐喻内心的孤独。
  2. 花悲北郭骚:花儿在北边的骚动中显得悲伤,象征着春天的伤感。
  3. 榆穿莱子眼:榆树的枝条穿过视线,生动地描绘春天的景象。
  4. 柳断舞儿腰:柳树的舞姿被断绝,表现生机的消逝。
  5. 上幕迎神燕:燕子飞入帷幕,带来春天的气息。
  6. 飞丝送百劳:春天的美丽也伴随着辛苦的劳作。
  7. 胡琴今日恨:胡琴声中充满怨恨,表达内心的痛苦。
  8. 急语向檀槽:急切的话语传向琴槽,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日暖自萧条”将春日的温暖与内心的孤寂结合。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花悲”、“柳断”。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春光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体现了李贺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暖: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命的希望。
  • 花悲: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榆树柳树:象征生机与变化。
  • 胡琴:象征内心的情感与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日暖自萧条”中的“萧条”指的是什么?

    • A. 热闹
    • B. 寂寥
    • C. 美丽
    • D. 清新
  2. “花悲北郭骚”中的“北郭”是指什么地方?

    • A. 南方
    • B. 西方
    • C. 北边的城墙或村落
    • D. 东边的山丘
  3. 诗中提到的“胡琴”象征着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惆怅与怨恨
    • C. 安静
    • D. 兴奋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贺的《感春》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春天的不同感受。李贺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处境与民生的艰难。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奔放,后者则显得沉稳。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李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