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用韵简朔斋
作者:李曾伯 〔宋代〕
僮拥莆穰不作声,
起来城上已残更。
郑衾还却披衣出,
此际如何睡得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情景:侍者在静静地搬运着莆穰(即稻谷),没有发出声音;我却已经醒来,看到城墙上的更鼓已敲响。郑衾(即郑国的被子)还未完全披上,怎么能再继续入睡呢?
注释:
- 僮:侍者,年轻的仆人。
- 莆穰:指稻谷,莆是指莆田,穰是指禾谷。
- 残更:这里指的是更鼓的声音已经响过,时间已经不早。
- 郑衾:郑国的被子,意指温暖的被褥。
典故解析:
“郑衾”在古代常用作温暖的象征。诗中提到的“披衣”则表现出作者面对清晨的无奈,表达了对安静美好睡眠的渴望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子美,号简朔,宋代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诗词常常描绘生活的细腻与情感的真挚,对自然和人情的观察入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清晨,正值农忙季节,表达了对早起工作的无奈和对睡眠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清晨的静谧场景。开篇以“僮拥莆穰不作声”引入,展现出侍者忙碌的身影,却又不敢打扰诗人的宁静,描绘了一个安静的清晨。接下来的“起来城上已残更”,则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夜已渐去,清晨的到来让他不得不告别梦境。最后两句“郑衾还却披衣出,此际如何睡得成”,透出一种对安宁生活的失落与不甘,诗人虽身处家中却难以享受安稳的睡眠,反而被生活的琐碎所牵绊。这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感,深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僮拥莆穰不作声:侍者默默搬运稻谷,表现出一种忙碌而安静的气氛。
- 起来城上已残更:诗人醒来,看到城墙上的更鼓已经敲响,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郑衾还却披衣出:诗人披上被子,准备起床,意外的是还未完全入睡。
- 此际如何睡得成:感叹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再继续入睡,流露出对安逸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僮拥莆穰”和“起来城上”,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拟人:将侍者的动作描绘得细腻生动,使画面更具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琐事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意象分析:
- 莆穰:象征着辛勤的劳动与生活的琐碎。
- 郑衾:象征着温暖与安逸的生活理想。
- 城上更鼓: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僮拥莆穰”指的是谁在忙碌? A. 诗人
B. 侍者
C. 城中人 -
“此际如何睡得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无奈
C. 平静
答案: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反映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但李曾伯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对安逸生活的渴望,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李曾伯诗集》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