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

时间: 2025-01-27 03:35:18

江边鸬鹚鸣,栖我屋南树。

夜深风霜寒,呼鸣自相语。

树头鸦翼动,树杪雁行度。

朦胧见江山,一一翻飞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思 张耒 〔宋代〕 江边鸬鹚鸣,栖我屋南树。 夜深风霜寒,呼鸣自相语。 树头鸦翼动,树杪雁行度。 朦胧见江山,一一翻飞去。

白话文翻译:

江边的鸬鹚在鸣叫,栖息在我屋南的树上。 夜深了,风霜寒冷,它们呼叫着相互交谈。 树梢上的乌鸦翅膀在动,树顶上的雁群飞过。 朦胧中看到江山,一只只翻飞而去。

注释:

  • 鸬鹚:一种水鸟,善于潜水捕鱼。
  • 树杪:树梢。
  • 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描绘夜晚江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感和深沉的思绪。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张耒晚年,当时他因政治斗争被贬,诗中通过对夜晚江边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夜晚江边的静谧景象,通过鸬鹚的鸣叫、风霜的寒冷、乌鸦和雁群的动态,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远方的向往。诗中的“朦胧见江山,一一翻飞去”一句,既描绘了景物的动态美,也隐喻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过往的回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边鸬鹚鸣,栖我屋南树。” — 描绘江边的鸬鹚在鸣叫,栖息在诗人屋南的树上,营造出夜晚的宁静氛围。
  2. “夜深风霜寒,呼鸣自相语。” — 夜深了,风霜带来寒意,鸬鹚的鸣叫仿佛在相互交谈,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3. “树头鸦翼动,树杪雁行度。” — 树梢上的乌鸦翅膀在动,树顶上的雁群飞过,描绘了夜晚的动态景象。
  4. “朦胧见江山,一一翻飞去。” — 朦胧中看到江山,一只只鸟儿翻飞而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过往的回忆。

修辞手法:

  • 拟人:鸬鹚的鸣叫被拟人化为“呼鸣自相语”,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
  • 对仗:“树头鸦翼动,树杪雁行度”中的“树头”与“树杪”,“鸦翼动”与“雁行度”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江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敏感和深沉的思绪。

意象分析:

  • 鸬鹚:象征着孤独和自由。
  • 风霜:象征着寒冷和艰难。
  • 乌鸦和雁群:象征着变迁和远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鸟是? A. 鸬鹚 B. 鹤 C. 鹭 D. 鹰 答案:A

  2. 诗中“朦胧见江山”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迷茫 D. 平静 答案:C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排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描绘江边景象,但风格更为豪放。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夜思》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张耒的诗更为简洁自然,而杜甫的诗则更为深沉悲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张耒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