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木动寒色,洛阳城阙深。
如何异乡思,更抱故人心。
微月关山远,闲阶霜霰侵。
谁知石门路,待与子同寻。
白话文翻译
夜晚,寒风吹动树木,洛阳城的阙楼显得更加深邃。
我在异乡如何能够抑制思乡之情,更是怀念故友的心情。
微弱的月光照耀着远处的关山,闲置的台阶上霜雪侵袭。
谁能知道那条通往石门的路,我期待着与你一同去寻找。
注释
字词注释
- 阙:城门,指洛阳城的城楼。
- 异乡:指远离故乡的地方。
- 微月:微弱的月光。
- 关山:指遥远的山关,象征旅途的艰辛。
- 闲阶:闲置的台阶,意指无人走动的地方。
- 霜霰:霜雪,表示寒冷天气。
- 石门路:可能指通往某个地方的路,象征着希望的归途。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洛阳”是唐代的重要城市,文化繁荣。“石门”可能指代古代的某个著名地名或关口,象征着归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唐代诗人,字仲明,号清风,生平事迹较少,但以诗歌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一诗作写于诗人身处异乡时,表达了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友谊和家乡的眷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故乡和故友的思念之情。开篇以“夜木动寒色”描绘出寒冷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接着“洛阳城阙深”则将视线引向远方的城市,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而“如何异乡思,更抱故人心”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惆怅与对故友的深切怀念。
随着诗的推进,微弱的月光和霜雪的描写不仅加强了寒夜的意境,也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一句“谁知石门路,待与子同寻”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渴望与故友重聚,共同踏上归途的愿景。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友谊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木动寒色:夜晚寒风吹动树木,表现出环境的寒冷。
- 洛阳城阙深:洛阳城的城阙在夜色中显得更加深邃,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如何异乡思,更抱故人心:在异乡的我,思念之情难以自已,更加怀念故人。
- 微月关山远:微弱的月光照耀着遥远的山关,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孤独。
- 闲阶霜霰侵:无人走动的台阶上霜雪侵袭,营造出一种冷清的环境。
- 谁知石门路,待与子同寻:期待与友人一起去寻找那条通往希望的道路,表达了重聚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霜霰侵”,将寒冷的天气形象化。
- 拟人:寒色、霜霰等被赋予了生命的感觉,增强了诗的情感表现。
- 对仗:如“微月关山远”和“闲阶霜霰侵”,形成了和谐美的对仗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与友情,表现了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人的深情怀念,反映了唐代诗人的人文关怀和情感细腻的一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木:象征孤独和寒冷。
- 洛阳:故乡的象征,承载着思念之情。
- 微月:象征希望的光芒,尽管微弱但依然存在。
- 霜霰:代表寒冷和孤独的环境。
- 石门路:象征归途与重聚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洛阳”是指哪个朝代的重要城市?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
“微月关山远”中的“微月”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月光
B. 微弱的月光
C. 圆月
D. 新月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兴奋
B. 思乡与怀念
C. 愤怒
D. 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夜泊牛头》 - 崔颢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孤独与思乡的情感。马戴的《洛中寒夜》则在思乡的基础上,增添了对友谊的深刻反思与期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代文学史》
这些书籍将帮助深入理解唐代诗词的情感与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