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云卧轩上人》

时间: 2025-04-27 11:14:28

江上一为别,令人长忆君。

碧虚灯影送,清籁梵声闻。

月落林扉静,潮回岛屿分。

何时高阁上,对卧碧山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怀云卧轩上人
作者: 王翰 〔元代〕
江上一为别,令人长忆君。
碧虚灯影送,清籁梵声闻。
月落林扉静,潮回岛屿分。
何时高阁上,对卧碧山云。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分别一回,令人长久思念你。
碧空中的灯影送来晚霞,清风中传来佛乐声。
月亮已经落下,林间的门扉静谧无声,
潮水回落,岛屿之间渐渐分开。
不知道何时能在高阁上,静静地对卧在碧山上的云呢?

注释:

  • 江上一为别:指在江边分别,表达惜别之情。
  • 令人长忆君:让人长久思念朋友或爱人。
  • 碧虚:指碧蓝的天空。
  • 灯影送:灯的影子随风摇曳,送来光亮。
  • 清籁:清脆的竹笛声。
  • 梵声:佛教音乐或诵经声。
  • 月落林扉静:月亮落下后,森林的门扉显得格外安静。
  • 潮回岛屿分:潮水退去后,岛屿之间的距离拉开。
  • 高阁:高楼或阁楼。
  • 对卧碧山云:指在高阁上静静地看着卧在碧山上的云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翰,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怀云卧轩上人》创作于一个离别的时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在元代,社会动荡,诗人常通过自然景色抒发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怀云卧轩上人》是一首充满思乡和友谊的诗。开篇即以“江上一为别”引入,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离别之痛。诗人通过描写江边的晚霞、竹笛声和佛乐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伤感的氛围。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夜晚的月落和潮水的变化,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迁,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一句“何时高阁上,对卧碧山云”,更是把思念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渴望,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情。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上一为别,令人长忆君。
    描述了在江边分别的情景,强调了离别带来的思念之情。

  2. 碧虚灯影送,清籁梵声闻。
    通过灯影和音乐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传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怀念。

  3. 月落林扉静,潮回岛屿分。
    反映了自然景象的变化,月落和潮水的退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空间的变迁。

  4. 何时高阁上,对卧碧山云。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聚的期待,渴望与友人在高处共赏美景,享受宁静的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虚灯影”将灯影比作光明的使者,暗示了思念的光辉。
  • 对仗:如“月落林扉静,潮回岛屿分”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潮回”暗示潮水的情感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离别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对未来重聚的美好期待。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浓厚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人生的流动与离别。
  • 灯影:象征着希望与思念的光芒。
  • 清籁:代表着纯净与宁静的音乐。
  •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思索。
  • :象征着变化与离别的无常。
  • 高阁:象征着追求理想与内心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上一为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答案: B

  2. “碧虚灯影送”中的“碧虚”指的是什么? A. 碧蓝的天空
    B. 碧绿的江水
    C. 碧色的山
    答案: A

  3. 诗的最后一句“何时高阁上,对卧碧山云”表达了什么? A. 对朋友的厌倦
    B. 对重聚的期待
    C. 对自然的无感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王翰《怀云卧轩上人》李白《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但王翰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写,而李白则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选读》
  • 《王翰诗歌分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