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遗文后》

时间: 2025-01-27 03:14:59

苦哉黑闇女,乐矣功德天。

智者俱不受,愚夫纳二边。

我奉能仁教,归依弥勒前。

愿阐摩诃衍,成就那罗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苦哉黑闇女,乐矣功德天。
智者俱不受,愚夫纳二边。
我奉能仁教,归依弥勒前。
愿阐摩诃衍,成就那罗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苦乐的思考。黑暗的女人带来痛苦,但功德的天则让人感到快乐。智慧的人不轻易接受两种对立的思想,而愚蠢的人却容易被它们所诱惑。我追随仁爱的教义,归依在弥勒佛面前。希望能阐述伟大的教义,成就那罗延(即佛教中一种超越的境界)。

注释

  • 黑闇女:象征着痛苦或困境。
  • 功德天:代表着幸福、福报。
  • 智者:有智慧的人,指那些能明辨是非的人。
  • 愚夫:愚蠢的人,容易被表面的东西吸引。
  • 能仁教:指佛教的仁爱教义。
  • 弥勒:未来佛,象征着慈悲与希望。
  • 摩诃衍:大乘佛教,强调普渡众生的教义。
  • 那罗延:佛教用语,指一种理想的解脱境界。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僧凤,唐代高僧,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佛教思想为主,诗风多表现对人生和宗教的思考。
  • 创作背景:在唐代,佛教文化兴盛,诗人受到宗教影响,结合个人感悟,创作出反映人生哲理的诗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人生的苦乐对立,以及智慧与愚昧的选择。开篇用“苦哉黑闇女”直接点出人生的苦难,给人一种沉重感,而“乐矣功德天”则瞬间转变了情绪,反映出人在追求善行与功德时所获得的快乐。作者巧妙地通过“智者”和“愚夫”的对比,传达出一种哲理:明智的人能够抵制诱惑,选择真正有意义的事物,而愚昧的人则容易陷入两种对立的选择中。接着,作者表达了自己的信仰和归属,强调了仁爱的教义和对未来佛的归依,显示出一种信仰的坚定和内心的追求。最后一句“愿阐摩诃衍,成就那罗延”则将整首诗推向了一个理想境界,展现了作者渴望成就的崇高理想与信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苦哉黑闇女”:开篇即指出生命中的痛苦象征。
    2. “乐矣功德天”:对比前句,强调通过善行获得的快乐。
    3. “智者俱不受”:智慧的人不会轻易被对立的思想左右。
    4. “愚夫纳二边”:愚钝的人则会接受两种相对的思想。
    5. “我奉能仁教”:表达自身的信仰和追随的教义。
    6. “归依弥勒前”:归依弥勒佛,象征慈悲和希望。
    7. “愿阐摩诃衍”:希望能够阐述大乘佛教。
    8. “成就那罗延”:追求理想的解脱境界。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痛苦与快乐的对比,加深了主题的表达。
    • 隐喻:使用“黑闇女”象征苦难,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痛苦与快乐的对立,揭示了人生的哲理,强调了智慧的重要性和对仁爱教义的坚定信仰,展示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黑闇女:象征着生活中的困扰与苦难。
  • 功德天:代表美好的结果和幸福。
  • 弥勒:象征着希望和慈悲。
  • 摩诃衍:代表佛教的大乘思想,强调普渡众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黑闇女”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痛苦
    C. 智慧
    答案:B

  2. “智者”与“愚夫”分别代表什么? A. 聪明与愚蠢
    B. 富有与贫穷
    C. 年轻与年老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弥勒”是象征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过去的痛苦
    C. 现在的快乐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将进酒》
  •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维的《鹿柴》中的隐逸思想与僧凤的宗教信仰,二者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与心灵的和谐,而僧凤则更关注于宗教信仰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佛教文学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