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友人》

时间: 2025-01-26 01:46:48

已喜相逢又怨嗟,十年飘泊在京华。

大朝多事还停举,

故国经荒未有家。

鸟带夕阳投远树,人冲腊雪往边沙。

梦魂空系潇湘岸,烟水茫茫芦苇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喜相逢又怨嗟,十年飘泊在京华。大朝多事还停举,故国经荒未有家。鸟带夕阳投远树,人冲腊雪往边沙。梦魂空系潇湘岸,烟水茫茫芦苇花。

白话文翻译

虽然高兴能与朋友相逢,但又感到怨恨和叹息,因为我在京城漂泊了十年。朝廷多事,科举考试也被暂停,我的故乡经历了荒芜,我至今还没有一个安定的家。鸟儿带着夕阳飞向远方的树,而我则冒着腊月的雪前往边疆的沙漠。我的梦魂空自系在潇湘岸边,眼前只有烟水茫茫和芦苇花。

注释

  • 已喜相逢又怨嗟:表达了诗人对与朋友相逢的喜悦,但随即又感到怨恨和叹息。
  • 十年飘泊在京华:指诗人在京城漂泊了十年,生活不稳定。
  • 大朝多事还停举:大朝指朝廷,多事表示朝廷事务繁忙,停举指科举考试被暂停。
  • 故国经荒未有家:故国指诗人的故乡,经荒表示故乡经历了荒芜,未有家指诗人还没有一个安定的家。
  • 鸟带夕阳投远树:形容鸟儿在夕阳下飞向远方的树,象征着诗人的漂泊。
  • 人冲腊雪往边沙:腊雪指腊月的雪,边沙指边疆的沙漠,形容诗人冒着严寒前往边疆。
  • 梦魂空系潇湘岸:梦魂指诗人的心灵,潇湘岸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空系表示诗人的心灵无法真正到达那里。
  • 烟水茫茫芦苇花:烟水茫茫形容水面上的雾气,芦苇花是水边的植物,这里象征着诗人的迷茫和无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滔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生活和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唐代士人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的漂泊和无奈。唐代中后期,朝廷多事,科举考试时断时续,许多士人因此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生活困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诗人十年的漂泊经历,展现了唐代士人在动荡社会中的无奈和迷茫。诗中“已喜相逢又怨嗟”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又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怨恨。“十年飘泊在京华”和“故国经荒未有家”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漂泊感和无家可归的悲哀。诗中的意象如“鸟带夕阳投远树”和“人冲腊雪往边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漂泊生活和艰难处境。最后两句“梦魂空系潇湘岸,烟水茫茫芦苇花”,则通过梦幻般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之地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唐代士人的普遍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喜相逢又怨嗟:诗人对与朋友相逢感到高兴,但随即又感到怨恨和叹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2. 十年飘泊在京华:诗人描述了自己在京城漂泊了十年,生活不稳定,表达了漂泊的艰辛。
  3. 大朝多事还停举:朝廷事务繁忙,科举考试被暂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士人的无奈。
  4. 故国经荒未有家:诗人的故乡经历了荒芜,自己还没有一个安定的家,表达了诗人的无助和悲哀。
  5. 鸟带夕阳投远树:鸟儿在夕阳下飞向远方的树,象征着诗人的漂泊和无奈。
  6. 人冲腊雪往边沙:诗人冒着腊月的雪前往边疆的沙漠,形容了诗人的艰难处境。
  7. 梦魂空系潇湘岸:诗人的心灵无法真正到达理想之地,表达了诗人的迷茫和无奈。
  8. 烟水茫茫芦苇花:水面上的雾气和芦苇花,象征着诗人的迷茫和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鸟带夕阳投远树”,将诗人的漂泊比作鸟儿的飞行,形象生动。
  • 拟人:如“梦魂空系潇湘岸”,将诗人的心灵拟人化,表达了诗人的迷茫和无奈。
  • 对仗:如“已喜相逢又怨嗟”,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唐代士人在动荡社会中的漂泊和无奈。通过诗人的十年漂泊经历,展现了士人的生活困顿和心灵迷茫,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士人的普遍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鸟带夕阳投远树:鸟儿在夕阳下飞向远方的树,象征着诗人的漂泊和无奈。
  • 人冲腊雪往边沙:诗人冒着腊月的雪前往边疆的沙漠,形容了诗人的艰难处境。
  • 梦魂空系潇湘岸:诗人的心灵无法真正到达理想之地,表达了诗人的迷茫和无奈。
  • 烟水茫茫芦苇花:水面上的雾气和芦苇花,象征着诗人的迷茫和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已喜相逢又怨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怨恨 C. 喜悦和怨恨 D. 无奈

  2. “十年飘泊在京华”中的“京华”指的是哪里? A. 京城 B. 故乡 C. 边疆 D. 潇湘

  3. 诗中“大朝多事还停举”中的“停举”指的是什么? A. 停止科举考试 B. 停止战争 C. 停止工作 D. 停止旅行

  4. “梦魂空系潇湘岸”中的“潇湘岸”象征着什么? A. 理想之地 B. 故乡 C. 京城 D. 边疆

答案

  1. C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诗人在动荡社会中的无奈和迷茫。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原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黄滔的《别友人》与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在动荡社会中的无奈和迷茫,但黄滔的诗更多地展现了漂泊和无家可归的悲哀,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黄滔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唐代文学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黄滔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