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友人山居》

时间: 2025-01-26 02:03:39

到君栖迹所,竹径与衡门。

亦在乾坤内,独无尘俗喧。

新泉浮石藓,崩壁露松根。

更说寻僧处,孤峰上啸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友人山居 黄滔 〔唐代〕 到君栖迹所,竹径与衡门。 亦在乾坤内,独无尘俗喧。 新泉浮石藓,崩壁露松根。 更说寻僧处,孤峰上啸猿。

白话文翻译:

来到你隐居的地方,竹林小径和简陋的门。 这里也在天地之间,却独自没有尘世的喧嚣。 新涌出的泉水漫过石头上的苔藓,崩塌的墙壁露出松树的根部。 再说起寻找僧侣的地方,在孤峰上可以听到猿猴的啸叫。

注释:

  • 栖迹所:隐居的地方。
  • 竹径:竹林间的小路。
  • 衡门:简陋的门,比喻隐居者的住所。
  • 乾坤:天地。
  • 尘俗喧:尘世的喧嚣。
  • 新泉:新涌出的泉水。
  • 浮石藓:泉水漫过石头上的苔藓。
  • 崩壁:崩塌的墙壁。
  • 露松根:露出松树的根部。
  • 寻僧处:寻找僧侣的地方。
  • 孤峰:孤独的山峰。
  • 啸猿:猿猴的啸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访问友人隐居山中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喧嚣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访问友人隐居山中的景象。诗中,“竹径与衡门”描绘了隐居地的简朴与幽静,“亦在乾坤内,独无尘俗喧”则表达了隐居地的超然与宁静。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如“新泉浮石藓”和“崩壁露松根”,进一步强化了隐居地的自然与原始之美。最后提到“寻僧处,孤峰上啸猿”,增添了一丝神秘与野趣,使整首诗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到君栖迹所,竹径与衡门”,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即友人的隐居之地,通过“竹径”和“衡门”两个意象,描绘了隐居地的幽静与简朴。
  • 第二句“亦在乾坤内,独无尘俗喧”,强调了隐居地虽在天地之间,却远离尘世的喧嚣,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第三句“新泉浮石藓,崩壁露松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隐居地的自然与原始之美。
  • 最后一句“更说寻僧处,孤峰上啸猿”,增添了一丝神秘与野趣,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竹径与衡门”比喻隐居地的简朴与幽静。
  • 拟人:“新泉浮石藓”中的“浮”字赋予了泉水动态,使其显得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竹径与衡门”、“新泉浮石藓,崩壁露松根”,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通过对隐居地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径:象征幽静与简朴。
  • 衡门:象征隐居者的住所。
  • 新泉:象征自然的新生与活力。
  • 石藓:象征自然的原始与古老。
  • 崩壁:象征自然的变迁与沧桑。
  • 松根: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孤峰:象征孤独与高远。
  • 啸猿:象征野性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竹径与衡门”描绘了什么? A. 繁华的市集 B. 隐居地的幽静与简朴 C. 热闹的庙会 D. 繁忙的码头

  2. “亦在乾坤内,独无尘俗喧”表达了什么? A. 对繁华世界的向往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的厌倦 D. 对权力的渴望

  3. “新泉浮石藓,崩壁露松根”中的“浮”字赋予了什么动态? A. 泉水 B. 石头 C. 苔藓 D. 松根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通过访问友人的庄园,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诗词对比:

  • 黄滔的《题友人山居》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居生活,但黄滔的诗更注重对隐居地的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意境营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黄滔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黄滔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