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时间: 2025-04-28 03:59:54

樊子唤春归。

梦逐杨花满院飞。

吹过西家人不见,依依。

萍点荷钱又满池。

屈指数佳期。

何日凭肩对展眉。

倾尽十分应不醉,迟迟。

何惜樱桃杏子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樊子唤春归。梦逐杨花满院飞。吹过西家人不见,依依。萍点荷钱又满池。屈指数佳期。何日凭肩对展眉。倾尽十分应不醉,迟迟。何惜樱桃杏子时。

白话文翻译:

樊子唤春归。梦中杨花在院子里飞舞。春风吹过西边的家,那里的人儿却不见了,令人依依不舍。浮萍点缀着池塘,荷钱满盈。屈指算算佳期,何时才能依偎在一起,眉目相对?纵使倾尽心情也未必会醉,慢慢地,何必在樱桃杏子盛时贪恋。

注释:

  • 樊子:古代传说中的春神,象征春天的归来。
  • 杨花:春天的象征,指的是杨树的花絮,随风飘舞。
  • 西家:指代西边的家,可能是自己心中所思念的人或地方。
  • 依依:形容对别离的依恋与不舍。
  • 萍点荷钱:浮萍与荷钱(小钱塘的水生植物)相映成趣,描绘出春天的景象。
  • 佳期:美好的相聚时光。
  • 倾尽十分应不醉:即使倾尽所有的酒量也未必会醉,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 樱桃杏子:指春夏交替时的果实,象征着青春和美好的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渭老,宋代诗人,字子骞,号渭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生活的点滴及自然景色,充满了人情味,常常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南乡子》创作于春天,正是万物复苏之时,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南乡子》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作者吕渭老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对爱情的思考。全词以“樊子唤春归”开篇,直接用春神的名号,给人一种春天已然到来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梦逐杨花满院飞”将春天的生动场景展现在读者眼前,杨花随风而舞,仿佛在诉说着春的轻盈与柔美。

然而,春天的美好并不是完全的快乐,诗中提到“吹过西家人不见,依依”,表达了对远方那个人的思念之情,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萍点荷钱又满池”展现了春水的清澈与生机,但“屈指数佳期”却又让人意识到美好的时光是如此短暂,令人感到惋惜。

接下来,诗人想象着与爱人“凭肩对展眉”的那一天,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倾尽十分应不醉,迟迟”道出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最后一句“何惜樱桃杏子时”则以生动的果实意象,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不要在春光明媚时错失良缘。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爱情的期待与惆怅,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樊子唤春归:春神归来,春天来临。
  2. 梦逐杨花满院飞:梦中看到杨花随风飘舞,满院飞扬,春意盎然。
  3. 吹过西家人不见,依依:春风吹过西边的家,却看不见那个人,令人依恋。
  4. 萍点荷钱又满池:浮萍和荷钱点缀满池,描绘出春天的美景。
  5. 屈指数佳期:计算着美好的相聚时光。
  6. 何日凭肩对展眉:何时才能相依相偎,眉目相对?
  7. 倾尽十分应不醉,迟迟:即使倾尽所有的情感也难以醉,令人感到漫长。
  8. 何惜樱桃杏子时:何必在樱桃杏子成熟时贪恋,表明珍惜当下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人,赋予生命。
  • 拟人:杨花和春风被赋予了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句子结构上形成对称,韵律感强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春天的美好与爱情的渴望,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亲密关系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樊子:春天的象征,代表希望与生机。
  2. 杨花:春天的代表,象征轻盈与柔美。
  3. 西家:思念之地,象征距离与隔阂。
  4. 浮萍: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流动。
  5. 荷钱:象征财富与繁荣,春天的生机。
  6. 樱桃杏子:象征青春的美好与时光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樊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冬天
  2. “梦逐杨花满院飞”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 A. 秋风萧瑟
    • B. 春天的生机
    • C. 冬雪覆盖
  3. “倾尽十分应不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绝望
    • B. 快乐
    • C. 不确定与渴望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吕渭老和李清照的作品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时光的珍惜,但吕渭老更关注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吕渭老生平与作品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