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时间: 2025-01-11 02:57: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吕渭老 〔宋代〕
渡口看潮生,水满蒹葭浦。
长记扁舟载月明,深入红云去。
荷尽覆平池,忘了归来路。
谁信南楼百尺高,不见如莲步。
白话文翻译:
在渡口观看潮水上涨,水面满布芦苇。
我常常记得那扁舟在明月下,驶入红云之中。
荷花凋谢,平静的池水覆盖了,已忘了归来的路途。
谁能相信南楼有百尺之高,却看不到如莲花般轻盈的步伐?
注释:
- 渡口:指河流的渡船口。
- 潮生:潮水上涨,潮汐现象。
- 蒹葭浦:芦苇生长的水边。
- 扁舟:小船,常用于江河湖泊中。
- 月明:明亮的月光。
- 荷尽:荷花凋零,形容时光流逝。
- 南楼:指高楼,诗人在此处可能是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莲步:比喻女子轻盈的步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渭老(生卒年不详),字文德,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词人,以清新脱俗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吕渭老酒醒之后,借酒抒怀,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瞬间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描绘了渡口、潮水、扁舟等自然景象,反映出他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的哲思。
诗歌鉴赏:
《卜算子》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惆怅。开头一句“渡口看潮生,水满蒹葭浦”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生动的画面。潮水的上涨与芦苇的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与无情。接下来“长记扁舟载月明,深入红云去”,描绘了诗人曾经乘舟夜游,月光照耀下的美好记忆,暗示着诗人对自由自在时光的向往。
“荷尽覆平池,忘了归来路”则是对过去的追忆与无奈的感慨,荷花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而“忘了归来路”更是表达了诗人在现实中迷失的心情。最后一句“谁信南楼百尺高,不见如莲步”则以高楼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与孤独,尽管身处高处,却无法见到轻盈如莲的美好,反映出内心的苦闷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渗透着深邃的哲理,既有对过往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思考,情感细腻而真挚。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渡口看潮生:在渡口旁边观察潮水的涨落,暗示时间的流逝。
- 水满蒹葭浦:水面满是芦苇,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意境。
- 长记扁舟载月明:记得那次乘舟在明月下,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深入红云去:指舟驶向红云,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 荷尽覆平池:荷花凋谢,池面平静,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消逝。
- 忘了归来路:迷失了回家的方向,反映了对现实的迷茫。
- 谁信南楼百尺高:询问谁会相信高楼之上,却看不到美好。
- 不见如莲步:比喻无法看到轻盈的美好,表达了孤独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楼与孤独的心情相联系,使情感更加深刻。
- 对仗:如“水满蒹葭浦”与“荷尽覆平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荷花、扁舟等意象象征着生命的变化和对自由的渴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反映出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渡口:象征着人生的转折点,暗示着选择和方向。
- 潮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可逆转,流动而又无情。
- 扁舟:象征着自由与梦想,承载着美好的记忆。
- 荷花:象征着青春与美好,但也暗示着时光的无情。
- 南楼:象征着高处的孤独,反映出内心的苦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渡口”指的是: A. 河流的渡船口
B. 一种乐器
C. 诗人的故乡
答案:A -
“荷尽覆平池”中的“荷”指的是: A. 荷花
B. 荷叶
C. 荷包
答案:A -
诗人在南楼上感到: A. 高兴
B. 孤独
C. 忙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吕渭老《卜算子》与李清照《如梦令》: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吕渭老通过自然景象表现情感,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