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地冷春无力,野晴天有功。
芝兰傲幽谷,蓬藋长东风。
政以身为患,非关诗得穷。
且求吾适意,敢拟众人同。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寒冷让人感到无力,晴朗的天气才显得有意义。
芝兰在幽静的山谷中傲然挺立,蓬藋在东风中茁壮成长。
治理国家的事关乎个人安危,并不是诗词能穷尽的。
我只求自己的心情适意,怎敢妄想和大家一样呢?
注释:
- 地冷:指春天的气候仍然寒冷。
- 春无力:春天的气息还未强烈,给人以无力感。
- 政以身为患:治理国家的事情,自己身为一患,指的是治理的困难和压力。
- 且求吾适意:我只求自己心情愉快,不强求他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鹿卿,字子文,号鹿卿,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风格清新自然,融理趣于诗中。徐鹿卿的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在宋代文人中颇具影响。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春寒料峭之时,诗人借春日景象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于生活的感慨与对身世的无奈,体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歌鉴赏:
《春日》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春日的气候变化与自然生机的景象。诗的开头“地冷春无力,野晴天有功”通过对比,展现了春天的无力感与晴天的积极意义。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自然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芝兰傲幽谷,蓬藋长东风”,通过自然界中的植物描绘,表现出生命的顽强与生机。芝兰的傲然挺立,以及蓬藋在东风中生长,都象征着在逆境中奋发向上的精神。
而后两句“政以身为患,非关诗得穷”,则转向对社会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政治与人生的感慨。诗人意识到,治理国家的艰难与个人困境的密切关系,诗歌虽然美好,却无法解决现实的困境。
最后一句“且求吾适意,敢拟众人同”更是表现了诗人的自我调适。诗人只求心情愉快,随心所欲,不企图与他人相同。整首诗在描绘春日景象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冷春无力:春天的寒冷让人感到无力,暗示春天尚未完全到来。
- 野晴天有功:晴朗的天气让人倍感生机,意味着春天的力量。
- 芝兰傲幽谷:芝兰在幽静的谷中傲然生长,象征着坚韧与独立。
- 蓬藋长东风:蓬藋在东风中茁壮成长,表现出生命力的旺盛。
- 政以身为患:治理国家的事使得个人身心俱疲,表达对政治的无奈。
- 非关诗得穷:治理的困境与诗歌无关,强调现实的严峻。
- 且求吾适意:只求内心的适意,表现出一种自我调节的态度。
- 敢拟众人同:不敢妄想与众人相同,表达出一种独立的精神。
修辞手法:
- 对比:开篇通过“地冷”和“野晴”的对比,突出春天的变化。
- 象征:芝兰和蓬藋作为生命力的象征,传达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 反语:通过“政以身为患”,表现出对政治的无奈和现实的讽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对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政治与人生困境的思考。诗人希望在复杂的社会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适意,不愿盲目追随他人,体现了个人独立的思想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命与希望,但在诗中表现出一种迟滞与无力。
- 芝兰:代表坚韧不拔的品格与独立的精神。
- 蓬藋:象征生机与活力,反映自然的蓬勃发展。
- 东风:象征春天的希望与新生,传递着温暖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首句“地冷春无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春天的生机
- B. 春天的寒冷和无力
- C. 春天的美丽
-
“芝兰傲幽谷”中“傲”字的意思是?
- A. 骄傲
- B. 忍耐
- C. 坚韧
-
诗人想表达对政治的态度是?
- A. 积极参与
- B. 无奈与困惑
- C. 逃避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春日偶成》 - 朱熹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轻快明朗,表现出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 朱熹的《春日偶成》则注重内心的感受与对自然的哲理思考,与徐鹿卿的《春日》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