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

时间: 2025-01-10 23:18:09

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

千里在俄顷,三江坐超忽。

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

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
千里在俄顷,三江坐超忽。
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
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

白话文翻译:

急促的风吹动着远行的船帆,转眼间船帆便消失在了天空。
千里路程在瞬间就走过了,三条江水在面前迅速流过。
我们曾经一起欢歌笑语,日日夜夜如同楚地与越地的交融。
落下的鸟羽更加分散飞舞,谁能不为此感到震惊呢?

注释:

  • 疾风:急促的风,指强烈的风力。
  • 征帆:出征的船帆,象征远行。
  • 倏尔:瞬间,形容速度极快。
  • 千里:形容距离很远。
  • 俄顷:瞬间,表示时间短暂。
  • 三江:指长江、黄河、淮河等,象征河流的壮阔。
  • 楚越:楚国与越国,泛指南北方的文化差异。
  • 落羽:指鸟类掉落的羽毛,象征离别或悲伤。
  • 惊骨:可以理解为震惊得让人心颤,形容强烈的感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孟浩然送别从弟邕之际,邕因科举考试落第,准备前往会稽(今浙江绍兴)游学。诗中流露出对亲人的关心和不舍,表现出对人生变化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是孟浩然寄情于自然、抒发人事离别的一首诗。开篇以“疾风吹征帆”描绘了船只在急风中行驶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急促、紧迫的气氛。紧接着,“千里在俄顷”展示了时间和空间的迅速流转,仿佛人们在浩瀚的江河湖海中瞬息万变。中间的“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则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表现了兄弟情谊的深厚。

最后两句“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则是诗中的情感高潮,鸟羽的飘落象征着离别的伤感和无奈。孟浩然用自然意象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感悟,透过自然景象引发对人情冷暖的思考。整首诗语意凝练,情感真挚,展示了孟浩然作为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疾风吹征帆:描述船帆被强风吹动,象征着人生的旅途。
  2. 倏尔向空没:船帆转眼间消失,暗示离别的突然和无法挽回。
  3. 千里在俄顷:表达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人生旅途的短暂。
  4. 三江坐超忽:描绘江水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5. 向来共欢娱:回忆与弟弟的欢聚时光,表现兄弟情谊的珍贵。
  6. 日夕成楚越:描绘南北文化的交融,突出离别带来的文化与情感冲突。
  7. 落羽更分飞:鸟羽的落下象征着离别和孤独。
  8. 谁能不惊骨:情感的激荡,表达对离别的震惊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疾风”和“征帆”比喻人生旅途的艰辛。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落羽更分飞”。
  • 对仗:如“日夕成楚越”,形成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兄弟情谊的珍惜,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人情的温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疾风:象征着人生中的急促与变化。
  • 征帆:代表着旅途与远行。
  • 江河:象征着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 落羽:暗示着离别的伤感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之美
    • B. 离别与友情
    • C. 战争与和平
    • D. 社会变迁
  2. “疾风吹征帆”中的“疾风”主要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变化
    • C. 和平
    • D. 财富
  3. “落羽更分飞”的感情基调是?

    • A. 欢乐
    • B. 哀伤
    • C. 希望
    •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送别情感,但更侧重于对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 李白《送友人》:更为豪放,展现了对友人勇敢追求理想的赞美。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孟浩然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