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春题远上人南亭
作者:孟浩然
给园支遁隐,虚寂养身和。
春晚群木秀,间关黄鸟歌。
林栖居士竹,池养右军鹅。
炎月北窗下,清风期再过。
白话文翻译
我在后园中隐居,过着清静的生活。春天已晚,树木依然繁茂,黄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林中栖息的居士,种植着竹子,池塘中养着右军的鹅。炎热的夏日,坐在北窗下,期待着清风再度袭来。
注释
- 支遁:指东晋隐士支道林,生活清幽,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虚寂:指内心的宁静与空灵。
- 间关:形容鸟鸣声清脆而悠远。
- 右军:指王羲之,因其善于养鹅而著称,这里用以比喻。
- 炎月:指夏季的酷热月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作品中常有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晚春题远上人南亭》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隐居于南亭之时,诗中蕴含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及对春天的惋惜。春天渐渐过去,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末时节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给园支遁隐”,直接点出诗人追求的隐逸生活,表现出对清静生活的热爱。紧接着,通过“春晚群木秀,间关黄鸟歌”两句,描绘出春天的末尾,树木依旧繁茂,鸟儿欢快的歌唱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在表现隐逸生活的同时,诗人也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体现得淋漓尽致。“林栖居士竹,池养右军鹅”,用“居士”和“右军”两者的结合,既表现出隐士的生活情趣,又蕴含了高雅的文化内涵,显示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诗的结尾“炎月北窗下,清风期再过”,表现了诗人面对炎热夏季的无奈,以及对清风的期待,营造出一种惬意而又淡淡的忧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给园支遁隐:在后园中隐居,追求清静。
- 虚寂养身和:在宁静中保持身心的和谐。
- 春晚群木秀:春天已晚,树木仍然繁茂。
- 间关黄鸟歌:黄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 林栖居士竹:林中栖息的隐士种植竹子。
- 池养右军鹅:池塘里养着王羲之的鹅。
- 炎月北窗下:在炎热的夏日,坐在北窗下。
- 清风期再过:期待着清风再次吹过。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林栖居士竹,池养右军鹅”,展现了对称美。
- 比喻:通过黄鸟和竹子等自然意象,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现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炎热夏季中对清风的期待,体现了唐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隐士:象征隐逸生活的理想。
- 黄鸟:代表自然的生机与欢快。
- 竹:象征清高与雅致。
- 鹅:代表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晚群木秀”指的是什么意象? A. 春天的结束
B. 树木的繁茂
C. 鸟儿的歌唱
D. 隐逸的生活 -
“清风期再过”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A. 冬天
B. 春天
C. 夏天
D. 清风
答案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鹿柴》,二者都表现了隐逸生活的追求,但孟浩然更注重对春夏自然的描绘,而王维则强调了山水的静谧与孤独,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