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弟观咏丹山池荷 其二》

时间: 2025-01-24 08:27:09

一雨西来满寺凉,盈盈不语立方塘。

远公白社所修种,净土青胎无点妆。

要向花光见菩萨,肯从色界问莲香。

回头玉手双杯处,多少风流堕醉乡。

意思解释

次韵弟观咏丹山池荷 其二

作者: 陈著 〔宋代〕

原文展示:

一雨西来满寺凉,盈盈不语立方塘。
远公白社所修种,净土青胎无点妆。
要向花光见菩萨,肯从色界问莲香。
回头玉手双杯处,多少风流堕醉乡。

白话文翻译:

一场西来的雨,带来了寺院的清凉,
池塘边的荷花静静地立着,不发一言。
这片荷塘是远公白社所修建的,
清净的土地上,青翠的荷叶没有任何装饰。
我想在花影中见到菩萨,
愿意从色彩的世界中寻求莲花的芬芳。
回头看那双手捧着酒杯的地方,
有多少风流人物在这里沉醉而去。

注释:

  • 盈盈:形容荷花的姿态,轻盈而优雅。
  • 方塘:指方形的池塘。
  • 远公白社:指的是一位名叫远公的高僧,白社是他所创建的寺庙。
  • 净土:佛教用语,指心灵纯净的地方。
  • 色界:佛教中所指的物质世界。
  • 莲香:指荷花的香气,象征纯洁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字子静,号白云,生于宋代,尤以诗词见长。他的作品常融合自然景物与哲理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清新的雨后,诗人游览丹山池,感受到自然的清凉和荷花的静美,借此表达对佛教思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思想为特点,诗人通过描绘雨后荷塘的宁静景象,表现了内心的清澈与对佛教理想的向往。开篇“一雨西来满寺凉”,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变化,更暗示了内心的释然与宁静。接下来的“盈盈不语立方塘”,则用荷花的静默传达了一种超然的境界,令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美。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要向花光见菩萨”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而“肯从色界问莲香”则显示了对世俗美好的向往与思索。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佛教的哲理,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统一,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美的愿望。最后一句“多少风流堕醉乡”则让人感受到一种人生的无奈与感慨,既是对过往风流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的反思,增添了诗的厚度与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雨西来满寺凉:描写一场西方来的雨水,使得寺庙内清凉舒适,暗示自然的恩泽。
  • 盈盈不语立方塘:荷花静静地伫立在池塘边,传达出一种静谧与优雅。
  • 远公白社所修种:提及远公所修建的白社,强调了这片净土的来历与文化背景。
  • 净土青胎无点妆:形容这片青翠的荷叶,清新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象征纯净。
  • 要向花光见菩萨:表达了希望能在花的光影中见到菩萨,表现出对佛教理想的追求。
  • 肯从色界问莲香:愿意从世俗的美好中探求莲花的香气,象征对美的向往与思考。
  • 回头玉手双杯处:回忆起曾经饮酒作乐的时光,感叹人生的风流。
  • 多少风流堕醉乡:感慨往昔的风流人物,最终都沉醉于人生的享乐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荷花比作静谧的存在,暗示内心的宁静。
  • 拟人:荷花“盈盈不语”,赋予其人性化特征,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如“要向花光见菩萨”与“肯从色界问莲香”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与人心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人生风流的反思,展现了佛教的禅意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洗涤与更新,带来清凉与宁静。
  • 荷花: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了理想境界。
  • 寺庙:象征内心的净土与灵性的追求。
  • 酒杯:象征世俗的享乐与人生的风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雨西来满寺凉”中“凉”字的意思是? A. 热
    B. 清凉
    C. 寒冷
    D. 温暖

  2. “盈盈不语立方塘”中的“盈盈”指的是什么? A. 荷花的颜色
    B. 荷花的姿态
    C. 荷花的香气
    D. 荷花的数量

  3. 诗中提到的“远公白社”是指? A. 一位高僧与他的寺庙
    B. 一种植物
    C. 一场雨
    D. 一种饮品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比较对象:李白《月下独酌》

  •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着重于酒与月的意象,展现孤独与豪放;而陈著则通过荷花与寺庙传达宁静与禅意,展现的是一种内心的和谐与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