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文伯暑时五首之葛幮》

时间: 2025-01-27 03:59:50

飞蚊远床帷,来傍青灯集。

微凉忽透隙,如带惊雷入。

念彼无幮者,中夜何叹及。

天下同安眠,西风向秋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蚊远床帷,来傍青灯集。
微凉忽透隙,如带惊雷入。
念彼无幮者,中夜何叹及。
天下同安眠,西风向秋急。

白话文翻译:

飞虫在远处的床帷上飞舞,聚集在青灯旁。
微微的凉意突然透过缝隙,就像带着惊雷的声音闯入。
想起那些没有遮挡的人,夜深时又该如何叹息呢?
天下的人都在安然入睡,西风急促地向秋天吹来。

注释:

  • 飞蚊:指飞虫,暗示夏季的炎热和蚊虫的烦扰。
  • 床帷:床上的帷帐,表示卧室的环境。
  • 青灯:青色的灯光,通常用来读书或夜间照明。
  • 微凉:微微的凉意,象征着夏季的夜晚逐渐转凉。
  • 惊雷:比喻声势浩大的事物,形容凉意的突然袭来。
  • 无幮者:没有遮挡的人,暗指那些在外或无依无靠的人。
  • 天下同安眠:表达了大多数人都在安睡的情境。
  • 西风向秋急:描述秋风来临,带来季节变换的紧迫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居士,北宋著名书法家、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含蓄深厚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事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夏季,黄庭坚在此时感受到夏夜的凉意与孤独,借助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诗中表达了对无家可归者的同情,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夜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在静谧中思考人生的情感。首句“飞蚊远床帷”引入了夏季特有的意象,暗示着夏夜的闷热与烦躁。接下来,诗人用“青灯”作为背景,突显出夜晚的孤独与清冷。微凉的感觉透过缝隙而入,带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惊喜与不安,表明了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

“念彼无幮者”一句,表达了对社会底层生存状态的关怀,诗人在夜深人静时,想起那些在外流浪、没有遮挡的人,不禁感到一阵惋惜。最后两句“天下同安眠,西风向秋急”则揭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认识,尽管大多数人安然入睡,但秋风的到来象征着一切都在不断变化,连同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注,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飞蚊远床帷”:描绘夏夜的景象,表现出烦躁的气氛。
  2. “来傍青灯集”:暗示夜晚的孤独,青灯旁的虫子显得格外寂寥。
  3. “微凉忽透隙”:表现季节变化,微凉的空气让人感到不安。
  4. “如带惊雷入”:形容凉意的突如其来,像雷声般震动心弦。
  5. “念彼无幮者”:诗人对那些无家可归者的思考,表达同情。
  6. “中夜何叹及”:夜深人静时的苦闷与无奈。
  7. “天下同安眠”:反映大多数人安睡的状态。
  8. “西风向秋急”:暗示季节变换的快速,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微凉如带惊雷”来形象化凉意的突然袭来。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比较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西风”赋予了急迫的情绪,使之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对无家可归者的同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认识,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蚊:象征夏季的烦躁。
  • 青灯:代表孤独和夜晚的宁静。
  • 微凉:暗示季节的变换与内心的感受。
  • 西风: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形成一种对比,突显出诗人在自然与人事之间的思考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青灯”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孤独
    C. 暖和
    D. 美好

  2. “西风向秋急”表达了什么? A. 夏天的延续
    B. 秋天的到来
    C. 冬天的寒冷
    D. 春天的温暖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描绘夜晚的孤独与思考。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思念之情,涉及对人世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黄庭坚的《葛幮》与李白的《夜泊牛津》都以夜晚为背景,前者更注重对社会的关怀,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个人的孤独与思乡情。

参考资料:

  • 诗词集《黄庭坚全集》
  • 研究书籍《宋代诗词分析》
  • 相关文献《诗词中的社会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