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寸阴常可惜,别至倍伤神。子瞻天际水,予望路中尘。悯悯歧路侧,去去平生亲。一朝事千里,流涕向三春。
白话文翻译:
每一寸光阴都值得珍惜,离别时更是倍感伤神。你远望天边的水流,我凝视路上的尘土。在分岔路口旁,我们各自离去,与平生亲近的人分别。一旦离别,便是千里之遥,我流着泪,面对着漫长的三个春天。
注释:
- 寸阴:指极短的时间。
- 子瞻:指对方,即诗中的“你”。
- 天际水:比喻远方的水流,象征着遥远的距离。
- 予望:我凝视。
- 路中尘:路上的尘土,比喻离别的场景。
- 悯悯:忧愁的样子。
- 歧路:分岔路口。
- 去去:离去。
- 平生亲:平生亲近的人。
- 一朝:一旦。
- 事千里:指离别的距离很远。
- 流涕:流泪。
- 三春:指三个春天,比喻时间很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逊,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深情的离别诗和边塞诗著称。他的诗歌多表达对离别的哀愁和对远方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何逊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哀愁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伤感和对远方的思念。诗中“寸阴常可惜”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而“别至倍伤神”则直接抒发了离别时的痛苦。后两句通过对“天际水”和“路中尘”的描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离别的遥远感和无奈感。最后两句“一朝事千里,流涕向三春”更是将离别的痛苦和时间的漫长相结合,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寸阴常可惜”: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暗示了离别的无奈。
- “别至倍伤神”:直接抒发了离别时的痛苦和伤感。
- “子瞻天际水”:通过“天际水”的意象,表达了离别的遥远和不可及。
- “予望路中尘”:以“路中尘”为象征,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增强了离别的现实感。
- “悯悯歧路侧”:通过“悯悯”一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无奈。
- “去去平生亲”:表达了与亲近的人分别的痛苦。
- “一朝事千里”:强调了离别的距离之远。
- “流涕向三春”:通过“流涕”和“三春”的结合,表达了离别后的长久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际水”和“路中尘”的比喻,增强了离别的遥远感和现实感。
- 对仗:如“子瞻天际水,予望路中尘”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离别的痛苦和对远方的思念。通过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诗人将离别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意象分析:
- 天际水:象征着遥远的距离和不可及的远方。
- 路中尘:象征着离别的场景和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寸阴常可惜”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珍惜? A. 时间 B. 友情 C. 离别 D. 远方
-
“子瞻天际水”中的“天际水”象征着什么? A. 遥远的距离 B. 时间的流逝 C. 友情的深厚 D. 离别的痛苦
-
“流涕向三春”中的“三春”指的是什么? A. 三个春天 B. 三年的时间 C. 三次离别 D. 三种情感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的哀愁。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远方的思念。
诗词对比:
- 何逊的《相送联句三首 其一》与王维的《送别》都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但何逊的诗更加注重对离别场景的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加注重对友情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何逊诗集》:收录了何逊的全部诗作,是研究何逊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何逊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