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牡丹》

时间: 2025-01-11 10:49:41

烂熳香风引贵游,高僧移步亦迟留。

可怜殿角长松色,不得王孙一举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寿寺牡丹
作者: 翁承赞 〔唐代〕

烂熳香风引贵游,高僧移步亦迟留。
可怜殿角长松色,不得王孙一举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万寿寺牡丹盛开的景象,花香随着和风吸引着众多贵族游人,高僧走动时也不禁停下脚步流连忘返。可怜的是,殿角的长松显得苍翠欲滴,却没有王孙贵族的身影前来欣赏。

注释:

  • 烂熳:形容花朵盛开,色彩鲜艳的样子。
  • 香风:指带着花香的风。
  • 贵游:指高贵的游人,这里指社会地位高的人。
  • 高僧:指修道高僧,通常指佛教的僧侣。
  • 可怜:可惜、怜悯之意。
  • 王孙:指王公贵族的子孙,通常指富贵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翁承赞,唐代诗人,精于花鸟、风景题材,擅长描写自然的美丽与人情的细腻。他的诗作往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牡丹花盛开的季节,诗人以万寿寺为背景,通过描绘花的美丽和高僧的流连,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社会现象的感悟。

诗歌鉴赏:

《万寿寺牡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盛开的牡丹花和高僧的流连,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首句“烂熳香风引贵游”通过“烂熳”一词突出了牡丹花的美丽与芬芳,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氛围,吸引着贵族游人前来观赏。而“高僧移步亦迟留”,则将目光转向高僧,表现出他们对美的欣赏与陶醉。此时,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一个繁华的场景,也体现了高僧虽然身处繁华却依然保持内心宁静的态度。

接下来的“可怜殿角长松色”,则是诗人的感叹,松树在殿角静静生长,显得苍翠欲滴,然而却没有王孙的身影前来欣赏,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无奈与思考。整首诗通过对比,揭示了自然之美与人情冷暖之间的差距,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烂熳香风引贵游:描绘牡丹花的美丽和香气吸引了众多贵族游人。
    • 高僧移步亦迟留:高僧在花前流连,显示其对美的向往。
    • 可怜殿角长松色:长松树的苍翠美丽,但无王孙前来欣赏,流露出诗人的惋惜。
    • 不得王孙一举头:说明缺乏高贵游人的关注,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意象,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与人情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社会风气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牡丹:象征富贵、美丽与繁荣。
  • 高僧:代表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欣赏。
  • 青松:象征坚韧与长寿,体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A. 玫瑰
    B. 牡丹
    C. 菊花
    D. 兰花

  2. “高僧移步亦迟留”中高僧表现出什么态度?
    A. 急忙离去
    B. 细心欣赏
    C. 不屑一顾
    D. 无所事事

  3. 诗中“可怜殿角长松色”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惋惜
    C. 愤怒
    D. 满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翁承赞的《万寿寺牡丹》更关注自然的美丽与人对自然的态度,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了战乱背景下的离愁与家国情怀。两首诗都展现了唐代诗人的细腻情感,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