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次向芗林韵)》
时间: 2025-02-04 15:41: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次向芗林韵)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闰余有何好,一岁两中秋。霁云卷尽,依旧银汉截天流。长记芗林堂上,静对小山丛桂,尊俎许从游。遥想此时兴,不减上南楼。引玉觞,看金饼,水云头。醉听哦响,宁羡王粲赋荆州。此夕翻成愁绝,未斫广寒丹桂,犹衣敝貂裘。万事付谈笑,斗酒且宽忧。
白话文翻译:
闰年有什么好处呢?一年竟然有两个中秋。晴空中的云卷尽了,依旧是那银河横贯天际。我常常记得在芗林堂上,静静地对着小山丛中的桂花,饮酒作乐。遥想此时的兴致,不比南楼的欢愉少。举起玉觞,欣赏那金饼,水天一色的美景。醉意中听到那悠扬的歌声,宁愿羡慕王粲在荆州的赋诗。今晚的心情反而变得愁苦,未能斫取广寒的丹桂,仍披着破旧的貂裘。万事都交给谈笑,借着斗酒来宽慰忧愁。
注释:
- 闰余:指闰年,表示多出的一年。
- 霁云:晴天的云,霁表示天气晴朗。
- 银汉:银河,古代诗词中常用的美丽意象。
- 长记:长久记得。
- 芗林堂:指与桂花相关的地方,象征着优雅的环境。
- 尊俎:指酒宴。
- 引玉觞:举起玉杯,喝酒。
- 王粲:王粲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诗人,作品《登楼赋》。
- 广寒:指月宫,传说中的嫦娥居住的地方。
- 丹桂:指桂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无咎,生于宋代,字德明,号无咎,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汇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具有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中秋时节,诗人通过对闰年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于节日和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次向芗林韵)》是一首充满抒情的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开头以“闰余有何好”引出话题,诗人通过对闰年的思考,表现出对月圆之美的向往,紧接着便引入了中秋的主题,令人感受到节日的氛围。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在芗林堂上与友人欢聚的情景,展现出一种优雅的生活状态。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如“银汉截天流”描绘出浩瀚的银河,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而“遥想此时兴”则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整首诗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游走,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尤其在最后,诗人以“万事付谈笑,斗酒且宽忧”总结整首诗,表现出对生活的豁达与洒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闰余有何好,一岁两中秋。
诗人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质疑闰年给生活带来的好处,接着指出一年中有两个中秋,这种对比展示了时间的独特性。 -
霁云卷尽,依旧银汉截天流。
描绘了晴空中的云彩消散后,依然是那条明亮的银河,象征着恒久不变的自然美。 -
长记芗林堂上,静对小山丛桂,尊俎许从游。
回忆与朋友在芗林堂聚会的情景,展示出诗人对友谊和自然的珍视。 -
遥想此时兴,不减上南楼。
诗人想起当时的兴致,与南楼的欢愉相比,毫不逊色。 -
引玉觞,看金饼,水云头。
举起酒杯,欣赏金色的美景,展现出一种欢快的气氛。 -
醉听哦响,宁羡王粲赋荆州。
醉意中听到悠扬的歌声,诗人对王粲的才华心生羡慕。 -
此夕翻成愁绝,未斫广寒丹桂,犹衣敝貂裘。
反转情绪,今晚的心情却变成了愁苦,未能采摘月宫的桂花,仍披着破旧的貂裘。 -
万事付谈笑,斗酒且宽忧。
最后以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选择以谈笑和酒来舒缓忧愁。
修辞手法:此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如“银汉截天流”用以描绘银河的壮丽。
主题思想:整个诗歌围绕着中秋的主题,表达了对节日的珍视、对友情的怀念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 闰年:象征着时间的特殊性与珍贵。
- 银汉:象征着浩瀚的宇宙与永恒的美。
- 芗林堂:代表着优雅的环境和友谊的象征。
- 桂花:象征着清香与团圆的美好愿望。
- 斗酒:象征着对生活的态度,体现了洒脱与豪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闰余”指的是什么? A. 一年
B. 两个中秋
C. 闰年 -
诗人提到的“银汉”指的是什么? A. 河流
B. 银河
C. 太阳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忧愁
B. 豁达
C. 愤怒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与感悟。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对月亮与人生的思考,风格相似。
诗词对比:
- 杨无咎《水调歌头》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以中秋月为主题,前者更注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而后者则更强调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无咎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