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馀雪诗 沈约 〔南北朝〕 阴庭覆素芷,南阶褰绿葹。 玉台新落构,青山已半亏。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阴暗的庭院中,白色的芷草被雪覆盖;南边的台阶上,绿色的葹草被提起。玉台上的新建筑刚刚落成,而远处的青山已经有一半失去了往日的丰盈。
注释: 字词注释:
- 阴庭:阴暗的庭院。
- 覆:覆盖。
- 素芷:白色的芷草。
- 南阶:南边的台阶。
- 褰:提起,此处指被雪提起。
- 绿葹:绿色的葹草。
- 玉台:指高台或宫殿。
- 新落构:新建成的建筑。
- 青山:远处的山。
- 半亏:一半失去了往日的丰盈。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涉及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与萧衍、萧统并称“梁代三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善于运用对仗和比喻,对后世影响深远。此诗可能创作于沈约晚年,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冬末春初的景象,通过对雪后庭院和远山的描写,表达了时光流逝、自然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冬末春初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首句“阴庭覆素芷”,以“阴庭”和“素芷”的对比,突出了雪后庭院的静谧与洁白。次句“南阶褰绿葹”,用“南阶”和“绿葹”的对比,描绘了雪后植物的生机。后两句“玉台新落构,青山已半亏”,通过对新建筑和远山的描写,暗示了人事的变迁和自然的无常,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阴庭覆素芷”:阴暗的庭院中,白色的芷草被雪覆盖,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洁白的氛围。
- “南阶褰绿葹”:南边的台阶上,绿色的葹草被雪提起,展现了雪后植物的生机。
- “玉台新落构”:玉台上的新建筑刚刚落成,象征着人事的新变化。
- “青山已半亏”:远处的青山已经有一半失去了往日的丰盈,暗示了自然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阴庭”与“素芷”、“南阶”与“绿葹”的对比,突出了雪后景象的静谧与生机。
- 象征:“玉台新落构”象征人事的新变化,“青山已半亏”象征自然的无常。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雪后景象的描写,表达了时光流逝、自然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事新变化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庭:阴暗的庭院,营造静谧氛围。
- 素芷:白色的芷草,象征洁白与静谧。
- 南阶:南边的台阶,展现生机。
- 绿葹:绿色的葹草,象征生机与变化。
- 玉台:高台或宫殿,象征人事的新变化。
- 青山:远处的山,象征自然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阴庭覆素芷”中的“覆”是什么意思? A. 覆盖 B. 提起 C. 落下 D. 消失
- 诗中“南阶褰绿葹”中的“褰”是什么意思? A. 覆盖 B. 提起 C. 落下 D. 消失
- 诗中“玉台新落构”中的“新落构”指的是什么? A. 新建成的建筑 B. 新的植物 C. 新的道路 D. 新的天气
- 诗中“青山已半亏”中的“半亏”是什么意思? A. 一半失去了往日的丰盈 B. 一半被雪覆盖 C. 一半被风吹动 D. 一半被水淹没
答案:1. A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日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深情。
诗词对比:
- 沈约《咏馀雪诗》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沈约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约诗集》:收录了沈约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