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器近 读醉灵轩集》

时间: 2025-01-11 07:52:11

雁声重。

半破却、元龙豪纵。

酒怀夜深微中。

似蚕蛹。

偶飞动。

怪袖手苍生自鬨。

中原斗魂难共。

付谁讼。

长恸。

片帆荆口梦。

升平醉送。

试放眼,落叶凭风弄。

东来云态尽无心,剩乾坤腐儒,敝经江上孤讽。

乳盘仙俑。

汉节归时,正苦高天泪涌。

九州白日犹存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剑器近 读醉灵轩集》

雁声重。半破却元龙豪纵。酒怀夜深微中。似蚕蛹。偶飞动。怪袖手苍生自鬨。中原斗魂难共。付谁讼。长恸。片帆荆口梦。升平醉送。试放眼,落叶凭风弄。东来云态尽无心,剩乾坤腐儒,敝经江上孤讽。乳盘仙俑。汉节归时,正苦高天泪涌。九州白日犹存宋。

白话文翻译

雁鸣声沉重,似乎打断了元龙的豪情壮志。在这酒意酣畅的夜深时分,犹如蚕蛹般微微颤动,似乎在暗示着什么。看那袖手旁观的人们,苍生的悲欢离合自有其喧闹。中原的斗志难以共同承载,最终又能向谁诉说心中的苦闷?长久的悲痛,片帆在荆口的梦境中徘徊,醉意中送走了升平的希望。试着放眼望去,落叶在风中飘荡,而东来的云彩却已失去心意,剩下的只有腐朽的书卷和江边孤独的讽刺。那乳盘般的仙俑,汉节归来之时,正苦于高空中的泪水涌动。九州之地,依然有白日辉煌,却难掩昔日的宋朝风华。

注释

  • 雁声重:指雁叫的声音低沉而沉重,寓意思绪沉重。
  • 元龙:指元朝的龙,可能暗指元朝的统治者或士人。
  • 酒怀:酒的情怀,醉意。
  • 蚕蛹:比喻一种静默而又待发的状态。
  • 袖手:指不参与,不插手。
  • 斗魂:斗志,勇气。
  • 荆口:指荆州的水口,可能是指历史的悲痛。
  • 升平:指太平盛世。
  • 乾坤:天地,宇宙。
  • 腐儒:腐朽的儒家思想。
  • 汉节:汉朝的节令、制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轶刘,近代诗人,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了对历史变迁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剑器近》写于沈轶刘对历史及社会变迁的感慨之时,表露了他对旧社会的失落感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自由的流动感,情感上则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无奈。开头的“雁声重”便设定了全诗沉郁的基调,渗透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与对当前局势的无力感。诗中提到的“酒怀夜深微中”,则表现出诗人借酒浇愁的情绪,夜深人静之时,内心的孤独更为显现。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如“落叶凭风弄”,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也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而“九州白日犹存宋”则是对历史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代的向往与渴望。

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对历史的沉重感叹,也有对未来的无奈和渺茫。诗人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面对社会变迁时的迷惘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雁声重:开篇即用“雁声”来引入,暗示秋天的到来,喻示着离别。
  • 半破却元龙豪纵:描绘一种豪情破碎的情景,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酒怀夜深微中:运用酒作为情感宣泄的载体,表现孤独与反思。
  • 似蚕蛹:用蚕蛹的意象表达一种潜伏与等待的状态,暗示着未来的希望。
  • 怪袖手苍生自鬨:揭示出旁观者的无力与愤懑,体现出对社会冷漠的批判。
  • 中原斗魂难共:反映出士人之间的志向难以统一,表露出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似蚕蛹”比喻潜藏的希望和未来的梦想。
  • 拟人:如“落叶凭风弄”,使自然景象更具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长恸”、“付谁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雁声:象征离别与思乡。
  2. 酒怀:代表放纵自我的情感宣泄。
  3. 蚕蛹:潜藏与等待的象征。
  4. 落叶:岁月流逝的象征。
  5. 汉节:历史的回忆与对过往的追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剑器近》的开头用哪个意象引入情感? A. 酒怀
    B. 雁声
    C. 中原斗魂
    D. 荆口梦

  2. 诗中提到的“九州白日犹存宋”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现实的满足
    B. 对历史的怀念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个人的失落

答案

  1. B. 雁声
  2. B. 对历史的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1. 《将进酒》: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但更侧重于豪放的情感。
  2. 《静夜思》:同样有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为清新简洁,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近现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