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10 23:01:46

柳未三眠,风才一讯。

催人步屟吹笙径。

可曾中酒似当时,如今却是看花病。

老愿春迟,愁嫌昼静。

秋千院落寒犹剩。

卷帘休问海棠开,相传燕子归来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作者:张炎

柳未三眠,风才一讯。
催人步屟吹笙径。
可曾中酒似当时,
如今却是看花病。
老愿春迟,愁嫌昼静。
秋千院落寒犹剩。
卷帘休问海棠开,
相传燕子归来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柳树还没有发芽,风才送来一阵消息。
催促人们走上青石小路,吹奏起笙箫乐曲。
你是否还记得当年喝酒畅饮的情景?
如今却只剩下看花的病痛。
我希望春天能再迟些到来,
因为我愁苦地觉得白天过于安静。
秋千在院子里还剩下寒意。
卷起帘子,别再询问海棠是否开花,
听说燕子已经快要回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柳未三眠:柳树还未经历三次春眠(即过了三天)。
  • 步屟:走在石阶上。
  • 吹笙径:小路上传来笙的音律。
  • 中酒:喝酒。
  • 看花病:因春花而生的忧伤或苦恼。
  • 老愿春迟:年纪渐长,希望春天能慢些来。
  • 愁嫌昼静:感到白天过于寂静而愁苦。
  • 秋千院落:秋千在院子里。
  • 卷帘:卷起帘子。

典故解析:

  • 燕子归来:春天燕子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字公权,号梅溪,宋代词人,生于南宋时期。他以词风婉约见长,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时光的感慨。

创作背景:
《踏莎行》创作于一个春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个人的孤独感,表现了对春天的渴望。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人心的孤独。开篇“柳未三眠,风才一讯”,简洁而生动,描绘了春天未至时自然界的寂静与期待。接着“催人步屟吹笙径”,引入音乐的元素,表现出一种轻快的生活气息,但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却逐渐转向忧伤。

“可曾中酒似当时”,诗人借酒抒怀,回忆过去的欢愉,却感伤于如今的“看花病”,显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随着“老愿春迟”,诗人愈发感到春天的急促带来的无奈,似乎渴望时间能够慢一些,让他能更好地品味生活的美。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展现了张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词中蕴含的孤独感与对春天的渴望,使得作品极具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柳未三眠,风才一讯”:柳树尚未发芽,春风刚刚送来消息,暗示春天的迟到。
  2. “催人步屟吹笙径”:春风吹奏着乐曲,催促人们走上小路,描绘出春日的生动场景。
  3. “可曾中酒似当时”:提及往日豪饮情景,带有怀旧情绪。
  4. “如今却是看花病”:如今的他只剩下对花的欣赏,却隐含心中的忧伤。
  5. “老愿春迟,愁嫌昼静”:希望春天能再慢些到来,因长时间的静谧让人愁苦。
  6. “秋千院落寒犹剩”:院子里的秋千仍然带着寒意,象征着孤独与冷清。
  7. “卷帘休问海棠开”:卷起帘子,不再询问海棠花是否开,表达一种无奈。
  8. “相传燕子归来近”:听说燕子快要回来了,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与燕子归来联系,象征新生与希望。
  • 拟人:柳树、风等自然元素被赋予情感与意志,增强了词的生动性。
  • 对仗:如“春迟”和“昼静”形成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孤独。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普遍的人生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代表着音乐与欢乐。
  • :象征过去的美好时光与欢愉。
  • 海棠:象征春天的美丽与希望。
  • 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归来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词中“柳未三眠”意指什么?

    • A. 柳树已经发芽
    • B. 柳树还未发芽
    • C. 柳树失去了叶子
    • D. 柳树开花了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相传燕子归来近”,燕子象征着____。

  3. 判断题:诗人在词中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对/错)

答案:

  1. B
  2. 春天的到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与个人情感。
  • 温庭筠《玉楼春》:同样描绘了春日的美丽与忧伤。

诗词对比:
比较张炎的《踏莎行》与晏殊的《蝶恋花》,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张炎的词更加强调个人情感与孤独,而晏殊则更为强调自然风光的绚丽。两者在情感表达与意象使用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
  • 《词学研究》

以上书目提供了丰富的古诗词背景及分析,适合深入学习和理解古诗词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