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时间: 2025-01-10 22:40:54

西园冷罥秋千索,雨透花颦。

雨过花皴。

近觉江南无好春。

杜郎不恨寻芳晚,梦里行云。

陌上行尘。

最是多愁老得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作者: 张炎 〔宋代〕

西园冷罥秋千索,雨透花颦。
雨过花皴。近觉江南无好春。
杜郎不恨寻芳晚,梦里行云。
陌上行尘。最是多愁老得人。

白话文翻译:

在西园凉风中,秋千的绳索显得冷清,雨水渗透了花朵的皱褶。
雨过之后,花瓣的皱纹仍然可见。近来才感到江南没有美好的春天。
杜甫并不怨恨春天的迟到,梦中浮现的云彩如同往日。
陌上尘埃飞扬,最是令人感到忧愁的,还是那些年华老去的人。

注释:

  • 冷罥:冷清的秋千绳索,罥指绳索,形容环境的凄凉。
  • 雨透花颦:雨水渗透了花瓣,花瓣因雨而皱,用以形容沉重的天气。
  • 花皴:花瓣上的皱纹,指花朵受雨打后的样子。
  • 杜郎:指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常以忧国忧民的情怀著称。
  • 行云:梦中飘浮的云彩,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束。
  • 陌上行尘:道旁的尘土,暗示了人世间的繁杂与喧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炎,字子坚,号云泉,南宋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丽,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乱,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事的忧虑。

诗歌鉴赏:

张炎的《采桑子》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词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春天的怀念。开头几句描绘了一个阴冷的秋日,西园的秋千和细雨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雨水渗透了花朵,似乎在暗示着花的娇弱和生命的脆弱。接下来的“近觉江南无好春”更是表达了对江南春天的失落感,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将美好的春天和眼前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

杜郎不恨寻芳晚,表面上是对杜甫的怀念,实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梦中的云彩代表着诗人对自由和美好时光的渴望,但却又被现实的行尘所困扰,最终使得诗人感到深深的忧愁。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情感的细腻描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园冷罥秋千索:描绘西园的冷清,秋千索显得孤寂。
  2. 雨透花颦:雨水渗透花瓣,花朵因雨而显得皱褶。
  3. 雨过花皴:雨水过后,花瓣的皱纹依然可见。
  4. 近觉江南无好春:最近才意识到江南的春天已经不再美好。
  5. 杜郎不恨寻芳晚:杜甫不怨春天来得太晚。
  6. 梦里行云:梦中浮现的云彩,象征着自由。
  7. 陌上行尘:道旁的尘土,暗示生活的纷扰。
  8. 最是多愁老得人:最终最令人感到忧伤的,是那些已老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雨水像无形的手,轻轻抚摸着花朵,形象地描绘了雨后的景象。
  • 拟人:花皱如人之愁苦,赋予了花朵人的情感。
  • 对仗:如“梦里行云”“陌上行尘”,形成了美妙的对称和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千:象征青春与欢乐,因其冷清而显得悲凉。
  • :象征着忧伤和无助,雨水渗透花瓣,暗示生命的脆弱。
  • 杜郎:代表着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思考。
  • :象征着自由与梦想,梦中的云彩激发了对美好时光的幻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杜郎”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维
  2. 诗中“西园冷罥秋千索”中的“罥”字意为:

    • A. 缠绕
    • B. 绑住
    • C. 绳索
    • D. 飞舞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春天的美好
    •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C. 自然的壮丽
    • D. 爱情的甜蜜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同样以细腻的情感描绘生活的无奈与思念。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描绘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对比

  • 张炎的《采桑子》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张炎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张炎作品集
  • 《宋词选》
  • 相关古典文学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