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六首上鲜于大夫子骏其四冉冉孤生竹》
时间: 2025-01-11 07:45: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冉冉孤生竹,托根中谷卑。
结发事君子,江蓠近华池。
江蓠荣有时,迨此春冰期。
玉盘有嘉餐,思君以忘饥。
枣下何纂纂,朱实亦离离。
秋风一披拂,菀其为枯枝。
愿垂太阳惠,照妾葵藿微。
白话文翻译:
缓缓生长的孤竹,扎根于低洼的山谷。
我愿意为君子而结发,江蓠在华池附近生长。
江蓠的繁茂有时,恰逢春天的冰雪融化。
美好的佳肴如玉盘般丰盛,思念君子使我忘却饥饿。
枣树下的果实丰硕,红色的果实也是稀疏的。
秋风轻轻吹拂,树木却已变得枯萎。
愿阳光普照,照亮我微弱的葵花。
注释
- 冉冉:形容生长缓慢而稳重。
- 孤生竹:指独自生长的竹子,象征孤独与坚韧。
- 托根:指扎根于土壤中。
- 江蓠:一种水生植物,常用来象征柔美。
- 华池:美丽的池塘,象征理想的境地。
- 玉盘:象征丰盛的美食。
- 嘉餐:美好的食物。
- 纂纂:形容丰硕的样子。
- 朱实:红色的果实,象征丰收。
- 菀:繁茂的样子。
- 微:微不足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公美,号潜溪,北宋时期的诗人,主要以词和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拟古六首》是晁补之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宋代的社会背景下,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诗中的孤竹和江蓠等意象,反映了作者对孤独与坚韧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孤生竹”、“江蓠”、“玉盘”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韧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头的“冉冉孤生竹”描绘了竹子的独立生长,暗喻诗人在困境中依然坚守本心。接下来的“结发事君子”表明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表现出忠贞不渝的情感。
“江蓠近华池”则描绘了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诗中提到的“玉盘有嘉餐”,流露出对生活丰盛的期盼,同时又通过“思君以忘饥”表现了对情感的追求,强调了情感的力量。
最后的“愿垂太阳惠,照妾葵藿微”则是一种对未来的期望,期待阳光能够照耀到自己的微小生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希望与信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孤独与理想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冉冉孤生竹:孤竹缓慢而稳重地成长,象征诗人坚韧的意志。
- 托根中谷卑:竹子扎根于低洼的地方,表现出诗人在困境中扎根的精神。
- 结发事君子:愿意为理想而努力,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 江蓠近华池:江蓠生长在美丽的池塘附近,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向往。
- 江蓠荣有时:江蓠的繁茂有时,表现出生命的变迁与希望。
- 玉盘有嘉餐:美食如玉盘般丰盛,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 思君以忘饥:思念君子使我忘却饥饿,表现出情感的力量。
- 枣下何纂纂:枣子丰硕,象征生命的丰盈。
- 朱实亦离离:红色果实稀疏,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慨。
- 秋风一披拂:秋风轻拂,表现出生命的无常。
- 菀其为枯枝:繁茂的树木在秋风中变得枯萎,象征生命的脆弱。
- 愿垂太阳惠:希望阳光普照,寄托对美好的向往。
- 照妾葵藿微:照亮微小的葵花,表现出对生命的希望与渴望。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冉冉孤生竹”中的“冉冉”和“孤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特征;“愿垂太阳惠”中使用了愿望的表达,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孤独与理想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希望与信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竹:象征坚韧的意志。
- 江蓠:象征柔美的生活。
- 玉盘:象征丰盛的美好。
- 葵藿:象征微小的生命。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孤竹的生长象征着独立与坚韧,江蓠的美丽象征着理想的生活,而葵藿的微小则表现了对生活的微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冉冉孤生竹”中的“冉冉”是什么意思?
A. 快速
B. 缓慢
C. 稳定
D. 繁茂 -
诗中提到的“江蓠”象征什么?
A. 坚韧
B. 柔美
C. 丰盛
D. 脆弱 -
“玉盘有嘉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食物的渴望
B. 对生活的期待
C. 对爱情的追求
D. 对生命的感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春望》与《拟古六首》对比
- 主题:两首诗都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春望》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思考,而《拟古六首》则集中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意象:杜甫使用了更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象,而晁补之则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晁补之研究》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晁补之的这首诗,感受其中的情感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