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霜过宝应县三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江南霜重莫嫌渠,
草上还多树上无。
淮甸晓来霜似雪,
琼田千里玉平铺。
白话文翻译:
在江南,霜重了不必嫌弃水渠,
草地上霜多而树上却没有。
在淮甸的清晨,霜降下来像雪一样,
琼田千里,看上去如同铺满了玉石。
注释:
- 江南:指中国南部地区,气候湿润。
- 霜重:指霜冻严重。
- 渠:指水渠。
- 淮甸:淮河流域的平原地区。
- 琼田:形容田地洁白如玉。
- 千里:形容广阔的面积。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及的“霜”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清冷、孤寂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典型的例子如《诗经》中的描写。杨万里借助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写田园诗,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和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对江南秋冬季节的观察与思考。诗中的情景描绘了清晨霜降后江南自然环境的美丽,以及他对于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晓霜过宝应县三首》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江南的秋冬景色。诗中“江南霜重莫嫌渠”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包容态度,霜虽然重,但并不影响水渠的存在,反而增添了自然的韵味。这一意象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温柔和优美。
接下来的“草上还多树上无”通过对比,进一步深化了景致的细腻,草地上积霜而树上却显得清脆,显示了自然的多样性和神秘感。“淮甸晓来霜似雪”则用形象的比喻将霜与雪相提并论,突出了霜的洁白和清晨的宁静,仿佛整个大地都被一层薄纱覆盖,增添了几分梦幻色彩。
最后一句“琼田千里玉平铺”,用“琼田”这一意象展现了广阔的田野,意指丰收的美好。在这样的意象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江南秋冬风光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南霜重莫嫌渠:在江南地区,虽然霜冻严重,但我们不必对水渠产生厌恶之情。
- 草上还多树上无:草地上霜积得较多,而树木上却没有霜,形成鲜明对比。
- 淮甸晓来霜似雪:在淮河流域的清晨,霜降落下来,像雪一样白皙。
- 琼田千里玉平铺:辽阔的田野如同玉石般洁白,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霜比作雪,使得霜的美感增强。
- 对比:草上多霜,树上无霜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夸张:用“千里”形容田地的广阔,展现出丰收的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的霜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热爱,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的向往,透露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象征冷清与宁静,同时也代表着一种自然的美。
- 草:代表生机与希望。
- 树:象征生命和坚韧。
- 琼田:象征丰收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南霜重莫嫌渠”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厌恶 B. 包容 C. 忽视 -
“草上还多树上无”意在强调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人的情感 C. 生活的艰难 -
诗中的“琼田”指的是什么?
A. 风景 B. 收成的田地 C. 农作物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晓霜过宝应县三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色,但杨万里更注重细腻的霜景描绘,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意象传达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十九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的解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杨万里的这首诗,感受诗中蕴含的自然之美和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