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过胥口将近钓台
杨万里 〔宋代〕
睡起衣襟乱,头巾百摺痕。
帆端风色紧,船底水声喧。
胥口冤余浪,严滩钓处村。
因行还访古,故老莫能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刚睡醒,衣服皱乱,头巾上满是折痕。船上的帆因为风势强劲而紧绷,船底传来喧闹的水声。经过胥口,波浪依然汹涌,靠近严滩,钓鱼的村庄也渐渐在眼前。因为出行,想要访古,然而见到的老人却无话可说。
注释:
- 胥口:指的是一个地名,古代水路交通的重要地点。
- 帆端:船帆的顶端,表明风力强劲。
- 喧:喧闹,形容水声大。
- 冤余浪:多余的波浪,形容水面不平静。
- 严滩:指的是水边的滩涂,可能是钓鱼的好地方。
- 故老:年长的人或老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其作品多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风格清新、质朴。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杨万里晚年,他经历了数十年的动荡与变迁,诗中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观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已过胥口将近钓台》是一首描绘舟行水上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睡醒后的慵懒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生动。开头两句“睡起衣襟乱,头巾百摺痕”,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刚刚醒来时的凌乱状态,仿佛可以感受到他刚睡醒时的疲惫与不适。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帆端风色紧,船底水声喧”传达出船在水中行驶时的情境,风势强劲,水声喧闹,营造出一种动感与紧迫感。这种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在水面上行舟的艰辛与乐趣。
“胥口冤余浪,严滩钓处村”两句则通过对景的描写,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诗人经过胥口,波浪依然汹涌,表明水路的艰难,而严滩的钓鱼村则暗示了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两句“因行还访古,故老莫能言”则表达了诗人对古老事物的向往与追寻,然而时光流逝,见到的老人却无话可说,这种无奈与失落增添了整首诗的情感深度,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睡起衣襟乱,头巾百摺痕:描绘诗人刚醒时的模样,衣服和头巾都显得很凌乱,表现出一种慵懒的状态。
- 帆端风色紧,船底水声喧:形象地表现了船在水中行驶的情景,风力强劲,水声嘈杂,体现了自然的力量。
- 胥口冤余浪,严滩钓处村:描绘经过胥口时的水面波动,以及严滩附近的村庄,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 因行还访古,故老莫能言:表达出对历史的向往与追寻,但现实中却找不到能够倾诉的对象,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自然的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通过“水声喧”来表现船行的动感。
- 对仗:如“帆端风色紧,船底水声喧”,在结构上相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 水:象征流动的时间与人生,表现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 船:象征人生旅程,承载着诗人的经历与感悟。
- 村庄:代表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体现出乡土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胥口”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一座山
B. 一条河流
C. 一个地名
D. 一座城市 -
诗人通过哪些景象表现船行的状态? A. 水声吵闹
B. 风力强劲
C. 船的形状
D. 以上都有 -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怀旧与孤独
C. 愤怒
D. 自豪
答案:
- C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万里的《已过胥口将近钓台》和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细腻的描写和对现实的感慨,而杜甫的诗则更强调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