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归吴因寄东台刘复侍御》

时间: 2025-01-25 18:05:17

自念西上身,忽随东归风。

长安日下影,又落江湖中。

离娄岂不明,子野岂不聪。

至宝非眼别,至音非耳通。

因缄俗外词,仰寄高天鸿。

意思解释

失意归吴因寄东台刘复侍御

原文展示:

自念西上身,忽随东归风。
长安日下影,又落江湖中。
离娄岂不明,子野岂不聪。
至宝非眼别,至音非耳通。
因缄俗外词,仰寄高天鸿。

白话文翻译:

我自觉在西边的身影,突然又随着东风回归。
长安的夕阳影子,随之落入江湖之中。
离娄岂不是聪明的,子野难道不聪慧?
至宝并不是凭眼睛所见,至音并非耳朵能听。
因此我写下这些不拘一格的词句,寄托给高空中的鸿雁。

注释:

  • 离娄:指离娄星,古代人认为是聪明智慧的象征。
  • 子野:指孔子,象征着智慧与仁德。
  • 至宝:珍贵的事物,非凭肉眼所能辨别。
  • :封口、闭口的意思。
  • 仰寄:寄托于高空之物,表示对理想或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铁冠道人,唐代诗人,生于河南,晚年居于长安。他的诗风以沉郁、豪放和深刻的哲理性著称,尤其擅长五言绝句。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孟郊晚年,时值他仕途失意,内心苦闷,心情低落。此作是他对自己命运的反思和对理想的寄托,表达了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失意归吴因寄东台刘复侍御》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开篇“自念西上身,忽随东归风”写出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思索,西上代表着他曾经的志向,而东归则象征着他归于平凡的现实。接下来的“长安日下影,又落江湖中”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失落情绪,夕阳的影子落入江湖,既是时间的流逝,也是他理想的破灭。

“离娄岂不明,子野岂不聪”两句引用古代象征聪明智慧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智慧的向往与自我怀疑,似乎在质疑自己是否能看破世事。接下来的“至宝非眼别,至音非耳通”则提出了一个哲理性命题:真正的珍宝和音律并非仅凭肉眼和耳朵所能识别,这种深刻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的批判和对真理的探求。

最后两句“因缄俗外词,仰寄高天鸿”更是诗人的自我救赎,他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寄托于鸿雁,象征着理想与自由。整首诗情感深邃,字里行间透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命运的无奈感,展现了孟郊在失意时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念西上身:自我回忆过去的理想与追求。
  2. 忽随东归风:瞬息之间被现实的东风所带走,回归平常。
  3. 长安日下影:长安的夕阳映照,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理想的消逝。
  4. 又落江湖中:影子落入江湖中,象征着理想的无奈与失落。
  5. 离娄岂不明:提到聪明的离娄星,质疑自己是否明智。
  6. 子野岂不聪:提到孔子,表达对智慧的向往。
  7. 至宝非眼别:真正的珍宝无法仅凭肉眼识别。
  8. 至音非耳通:真音也不是耳朵所能听到的。
  9. 因缄俗外词:通过书写非世俗的言辞来表达内心情感。
  10. 仰寄高天鸿: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高空的鸿雁,渴望自由与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无奈与理想的消逝比作影子与江湖。
  • 对仗:如“至宝非眼别,至音非耳通”,形成工整的对比。
  • 象征:鸿雁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孟郊对人生失意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诗人在失落中寻找智慧,试图超越世俗的眼光,以期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上:象征着追求与理想。
  • 东归:象征着现实与无奈。
  • 长安日下: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理想的破灭。
  • 鸿雁:寄托着诗人的理想与自由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离娄”象征什么?
    • A. 智慧
    • B. 财富
    • C. 美丽
  2.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谁?
    • A. 大海
    • B. 鸿雁
    • C. 明月
  3. “自念西上身”中的“西上”指的是?
    • A. 过去的志向
    • B. 未来的希望
    • C. 现实的无奈

答案:

  1. A. 智慧
  2. B. 鸿雁
  3. A. 过去的志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孟郊与杜甫在对人生失意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情与理想的追求,尽管两位诗人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和情感寄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