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上第春雹》

时间: 2024-09-19 22:11:03

雹子何孤竹屋声,只於花事軏无情。

青春已在残红里,更著渠侬何似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雹子何孤竹屋声,只於花事軏无情。青春已在残红里,更著渠侬何似生。


白话文翻译:

这场冰雹在孤零零的竹屋上发出声响,似乎只是在对待花事时显得无情。青春的气息已在残红的花瓣中消逝,而再与她相比,我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

  • 雹子:指冰雹,这里用来形容天气的突变。
  • 孤竹屋:孤单的竹屋,代表一种寂寞的环境。
  • 花事:花的盛开与凋谢,代表青春短暂。
  • 青春:年轻时光,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残红:凋谢的花瓣,暗示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风趣幽默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气候变化频繁的年代。杨万里通过对冰雹和花事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青春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和子上第春雹》是一首通过自然现象来反映生命哲理的诗作。开篇的“雹子何孤竹屋声”,设置了一个寂寞的背景。冰雹的声音在竹屋上回响,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也是对诗人内心孤独感的暗示。接下来的“只於花事軏无情”,则进一步引入了花的意象,使得诗歌的情感基调更加沉重。花的凋谢象征着青春的逝去,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青春已在残红里,更著渠侬何似生”,是对自身生命状态的反思。诗人意识到,青春的美好已在残红中消逝,而自己和曾经的青春相比,显得如此渺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雹子何孤竹屋声:冰雹在孤单的竹屋上发出响声,传达出一种孤独感。
    • 只於花事軏无情:冰雹的无情使得花事更加显得凄凉,暗示大自然对生命的冷酷。
    • 青春已在残红里:青春的美好已在花瓣的凋谢中消失,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更著渠侬何似生:自己与那曾经美好的青春相比,感到自惭形秽,表现了对生命的无奈和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冰雹与青春的逝去进行比喻,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得冰雹与花事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 对仗:诗中对称的结构使得语言更加优美,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无常感的思考,表达了对青春短暂的感慨与无奈。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突如其来的变化与无情。
  • 竹屋:代表一种寂静与孤独的生活状态。
  • :象征着青春、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 残红:暗示着生命的凋零,唤起对逝去岁月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青春的短暂与生命的无常
    • C. 孤独的生活
    • D. 对爱情的思考
  2. “青春已在残红里”中的“残红”指的是什么?

    • A. 绿色的植物
    • B. 已凋谢的花瓣
    • C. 新开的花朵
    • D. 秋冬的落叶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杨万里的《和子上第春雹》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显豪放,后者则深沉细腻。两者在意象运用上都有自然元素,但情感基调各异,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