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时间: 2025-01-26 21:12: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陵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豪士阻江海,
瓜分域中权。
真人开关梁,
曾不费一弦。
六朝妙人物,
蔓草萦寒烟。
至今哀江南,
咏歌在渔船。
穷山虎豹穴,
磨衲拥高年。
青天行日月,
坐搅磨蚁旋。
身将时共晚,
道与世相捐。
犹能揽壮观,
巨浸朝百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江海之间,有豪杰阻挡着,权力被瓜分在各个地方。真正的英雄如同开关的梁,轻易地完成了工作,甚至不需费一根弦。六朝时期的杰出人物,像蔓草一样缠绕在寒烟中。时至今日,江南依然令人感到悲伤,渔船上的歌声仍在回荡。山中穷困的虎豹穴,磨砺的僧人伴随着岁月。青天中日月交替,像蚂蚁在磨盘上搅动。身在这样的时光中,与世隔绝。即便如此,依然能够欣赏到壮丽的景观,浩浩江水朝向百川流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豪士:指的是豪杰或英雄。
- 瓜分:分割、分配。
- 真人:在此指真正的英雄或有才华的人。
- 六朝: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六个朝代,代表了文化的繁荣。
- 蔓草:形容生长繁茂的草。
- 磨衲:磨砺与修行的意思。
- 犹能:仍然能够。
- 壮观:壮丽的景色。
典故解析
- 六朝:指的是魏、吴、晋、宋、齐、梁六个朝代,因其文化繁荣而闻名。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因水乡风光和人文底蕴而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他是“苏黄”派的代表之一,擅长诗、词、文。其诗风以清丽、自然见长,常表现出对时代的感慨与思考。
创作背景
《金陵》创作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历史兴衰的思考以及对故乡江南的情感。诗中对江南的描绘,既有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感悟。
诗歌鉴赏
《金陵》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哲理性的诗。开头部分,黄庭坚用“豪士阻江海,瓜分域中权”概括了历史的变迁,英雄豪杰虽然阻挡了江海,却无法避免权力的分裂与动荡。这种对英雄的敬仰与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真人开关梁,曾不费一弦”一句,用轻松的语气表达了历史人物的非凡与伟大,似乎这些伟大人物的成就并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代价。而后续的“六朝妙人物,蔓草萦寒烟”,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历史的深处,表现了对往昔英才的怀念,感叹他们如同蔓草般被遗忘在寒烟之中。
整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历史的反思。结尾的“犹能揽壮观,巨浸朝百川”不仅是对壮丽景观的赞美,更是对未来的期盼。黄庭坚在诗中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冷静观察,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整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豪士阻江海:豪杰阻挡江河,显示出他们的才能与气魄。
- 瓜分域中权:权力在各地分割,暗示社会的动荡与分裂。
- 真人开关梁:真正的英雄能够轻松地完成重任。
- 曾不费一弦:这种成就几乎不费力气,表现出英雄的非凡。
- 六朝妙人物:提到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表达对他们的怀念。
- 蔓草萦寒烟:这些人物如今只剩下苍凉的回忆。
- 至今哀江南:至今仍感叹江南的悲凉。
- 咏歌在渔船:渔民在船上吟唱,体现了生活的无奈与美丽。
- 穷山虎豹穴:描绘了自然环境的艰苦与险恶。
- 磨衲拥高年:修行者经历了岁月的磨砺。
- 青天行日月:日月交替,暗示时光流逝。
- 坐搅磨蚁旋:比喻在时光的漩涡中苦苦挣扎。
- 身将时共晚:身处渐晚的时光,感到无奈。
- 道与世相捐:道义与世俗渐行渐远。
- 犹能揽壮观:即便如此,仍能欣赏到壮丽的景观。
- 巨浸朝百川:浩浩江水流向百川,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豪杰与现实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比喻:将历史人物比作蔓草,表现出对他们的遗憾。
- 拟人:赋予自然界以情感,使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对江南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豪士:象征英雄与才华。
- 江南:代表美丽与哀伤。
- 六朝:历史的辉煌与辉煌的消逝。
- 渔船: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希望。
- 虎豹:代表自然的险恶与生存的艰辛。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豪士”指的是:
A. 英雄
B. 士兵
C. 商人 -
“六朝”代表了:
A. 六个朝代
B. 六种美食
C. 六种乐器 -
诗中“犹能揽壮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希望
C. 愤怒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表现豪情与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春望》: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李白的诗作都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但李白更多的是豪放之情,而黄庭坚则更具哲理性和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黄庭坚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