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顿二主簿时在县界首部夫凿石塘河》
时间: 2025-01-26 23:48: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顿二主簿时在县界首部夫凿石塘河
作者: 黄庭坚
杨柳青青春向分,遥知河曲万夫屯。
侵星部曲随金鼓,带月旌旗宿渚亹。
畚插如云声凶凶,风埃成雾气昏昏。
已令访问津头路,行约青帘共一樽。
白话文翻译:
杨柳在春天的阳光下显得格外青翠,远远地就能感受到河边驻扎着成千上万的士兵。夜晚,部队的号角声随着金鼓传来,月光下的旗帜在水边静静地飘荡。铲子在泥土中插入的声音如同云层般重重叠叠,风尘仆仆,周围的雾气弥漫,令人感到模糊不清。早已打听到渡口的路,约定在青帘下共饮一樽美酒。
注释:
- 杨柳:春季的柳树,象征生机与希望。
- 河曲:指河边的地方,暗指战场。
- 侵星部曲:侵夜而来的军队,形容士兵在星星下集结。
- 旌旗:军队的旗帜,象征着战斗与威严。
- 畚插如云:形容铲子的数量多,声音嘈杂。
- 风埃:风中的尘埃,描绘出昏暗的天气和战场的气氛。
- 青帘:象征着友谊与聚会的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其诗风独特,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庭坚在县界之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战事的紧迫感。诗中表达了对士兵生活和战争的关心,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战场景象,杨柳的青翠和驻军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黄庭坚通过对自然景色与人事的对比,传达出一种微妙的情感。在描写士兵集结时,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侵星部曲随金鼓”,展现了战斗的紧迫感和士气。在夜晚的描写中,月下的旌旗与沉重的铲子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氛围。最后一联提到的“青帘共一樽”,则让人感受到一种人际间的温情与希望,尽管战火纷飞,友谊与团聚的愿望依然存在。这种对比与融合,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一幅战场画卷,更是一种对生活与友谊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杨柳青青春向分:春天,杨柳生机勃勃,暗示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遥知河曲万夫屯:远远地听说河边聚集了很多士兵,表现出对战事的关心。
- 侵星部曲随金鼓:夜晚,部队在号角声中集结,营造出紧迫的氛围。
- 带月旌旗宿渚亹:月光下,军旗静静飘荡,形成宁静与战斗的对比。
- 畚插如云声凶凶:铲子的声音如云般多,暗示战斗的激烈。
- 风埃成雾气昏昏:尘土飞扬,环境昏暗,突显出战争的残酷。
- 已令访问津头路:早已打听到渡口的路,表现出对未来的渴望。
- 行约青帘共一樽:表达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愿望,尽管身处战火之中。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畚插如云”形象地描绘了铲子的数量。
- 对仗:如“侵星部曲随金鼓,带月旌旗宿渚亹”,展现出整齐而有力的节奏感。
- 拟人:如“声凶凶”赋予了声音以生动的特征,使得情感更加鲜活。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战场景象,表达了对士兵生活的关心和对友谊的渴望,体现了在战乱中仍然存在的人性光辉和理想情感。
意象分析:
- 杨柳: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金鼓:象征战争的号角,预示着战斗的来临。
- 旌旗:代表军队的威严与力量。
- 青帘:象征友谊与相聚的美好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杨柳”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生机与希望
- C. 哀伤
- D. 友谊
-
“侵星部曲随金鼓”中的“金鼓”指的是什么?
- A. 金属物品
- B. 战斗的号角
- C. 食物
- D. 友谊的象征
-
诗中提到的“青帘共一樽”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战争的残酷
- B. 友谊的渴望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未来的绝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李白:黄庭坚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的描绘,而李白的诗则常常表现豪放与奔放的情感。两者在表达情感的角度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全面介绍。
- 《黄庭坚集》:黄庭坚的诗文集,深入了解其创作风格与思想。
- 《中国古典诗歌赏析》:提供古典诗歌的赏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