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点绛唇(仙吕)
作者:周邦彦 〔宋代〕
原文展示:
征骑初停,酒行莫放离歌举。
柳汀莲浦。看尽江南路。
苦恨斜阳,冉冉催人去。
空回顾。淡烟横素。不见扬鞭处。
白话文翻译:
征途上的骑马人刚刚停下,酒宴上不要再举起离别的歌。
在柳边和莲花的水边,看尽了江南的路。
我苦恨着斜阳,慢慢地催促着人离去。
空自回首,淡淡的烟雾横在空中,根本看不见扬鞭的地方。
注释:
- 征骑:征途上的骑马人。
- 离歌:告别的歌曲。
- 柳汀莲浦:柳树和莲花的水边,描绘了江南的美丽景色。
- 斜阳:指西下的太阳,象征着夕阳西沉,暗示离别之意。
- 淡烟横素:淡淡的烟雾横在空中,表达了一种朦胧的离愁别绪。
典故解析:
此诗描绘了江南的自然美景以及离别的愁苦,体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离别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词人,词风婉约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作者通过描绘江南的美景和离别的情感,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整首《点绛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江南的自然美以及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征骑初停,酒行莫放离歌举”直接引入离别的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抵触和不舍。接下来的描绘“柳汀莲浦”,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风光,令读者感受到诗人心中对美好时光的眷恋。而“苦恨斜阳,冉冉催人去”则将离愁和自然景象相结合,通过斜阳的意象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使得情感更为深沉。最后两句“淡烟横素。不见扬鞭处”则强调了离去的无奈,淡淡的烟雾、看不见的扬鞭都在加深这种愁苦的气氛。整体上,诗词蕴含了浓厚的生活体验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周邦彦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征骑初停”:骑马的人刚刚停下,带有一种即将离去的暗示。
- “酒行莫放离歌举”:在酒席上不要再唱离别的歌,表明对离别的不愿。
- “柳汀莲浦”:描绘江南的秀美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 “苦恨斜阳,冉冉催人去”:斜阳慢慢西沉,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迫近。
- “空回顾”:徒然回首,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 “淡烟横素”:烟雾弥漫,象征着离愁的缭绕。
- “不见扬鞭处”:看不见骑马的人离去的身影,带有一种空虚和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柳汀莲浦”与“空回顾”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斜阳比喻时间的流逝,暗示人生的无常。
- 拟人:将斜阳与离愁相联系,使自然景象更具情感。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离别的无奈,反映了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意象分析:
- 柳:象征柔美与离愁。
- 莲:象征纯洁与高尚,常与爱情和美好情感相联系。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淡烟:象征离愁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A. 山川
B. 柳汀莲浦
C. 沙漠
D. 海洋 -
“苦恨斜阳”中的“斜阳”象征什么? A. 快乐
B. 时间的流逝
C. 美好
D. 回忆 -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离愁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 周邦彦的《点绛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离别的感伤,但李清照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而周邦彦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离愁。两者风格各异,均展现出宋代词人的情感深邃与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周邦彦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