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阶上香入怀,庭中花照眼。春心一如此,情来不可限。
白话文翻译:
台阶上的香气扑入怀中,庭院中的花朵光彩夺目。春天的情感如此强烈,情感的涌动无法限制。
注释:
- 阶上:台阶上。
- 香入怀:香气扑鼻,仿佛进入怀中。
- 庭中:庭院中。
- 花照眼:花朵光彩夺目,形容花朵美丽。
- 春心:春天的情感,比喻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情感。
- 情来不可限:情感的涌动无法限制,形容情感强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衍(464-549),字叔达,南朝梁武帝,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文学家,尤其擅长诗歌创作。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十六首》中的春歌四首之一,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由此引发的强烈情感。在南北朝时期,诗歌多以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欣赏为主,这首诗正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春天带来的强烈情感。首句“阶上香入怀”,以香气扑鼻的细腻感受,引出春天的气息。次句“庭中花照眼”,用花朵的绚烂光彩,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美丽。后两句“春心一如此,情来不可限”,则直接抒发了春天激发的无限情感,情感的涌动如同春天的生机,无法被限制。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力和美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阶上香入怀”:这句诗通过“香入怀”的意象,表达了春天香气扑鼻的感受,形象生动。
- “庭中花照眼”:用“花照眼”来形容花朵的美丽,光彩夺目,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 “春心一如此”:这里的“春心”指的是春天的情感,比喻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情感。
- “情来不可限”:最后一句强调了情感的强烈和无法限制,表达了春天激发的无限情感。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香入怀”和“花照眼”的拟人手法,赋予香气和花朵以人的感受,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比喻:用“春心”比喻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天的美丽和由此引发的强烈情感。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力和美的热爱,以及春天激发的无限情感。
意象分析:
- 香入怀:春天的香气扑鼻,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气息。
- 花照眼:花朵的美丽和光彩,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阶上香入怀”中的“香”指的是什么? A. 花香 B. 食物的香味 C. 书本的香味 D. 香水的香味
- “庭中花照眼”中的“照眼”是什么意思? A. 花朵的光彩夺目 B. 花朵的形状 C. 花朵的颜色 D. 花朵的数量
- “春心一如此”中的“春心”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情感 B. 春天的天气 C. 春天的景色 D. 春天的活动
- “情来不可限”表达了什么? A. 情感的有限 B. 情感的强烈 C. 情感的平静 D. 情感的复杂
答案:1. A 2. A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由此引发的情感。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萧衍的这首诗更加简洁直接,情感表达更为强烈。
-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萧衍的诗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朝诗选》:收录了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包括萧衍的作品。
- 《古诗源》:详细介绍了古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萧衍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