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谢朱叔止机宜投赠奖及南海集之句》
时间: 2025-02-04 16:10: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阳风雨不全篇,春草池塘岂满编。
好句谁言较多少,古人信手斸方圆。
自惭下下中中语,只合休休莫莫傅。
珍重银钩挥玉唾,竟无瑶报只空然。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的风雨并不完整,春天的草地和池塘又怎能完全覆盖。
谁能说好句子有多少,古人随手写出的东西就如同斸木成圆。
我自觉所写的言语太过平庸,只能避免多言与浮夸。
珍惜那银钩和玉唾之美,竟然没有美好的回报,只是空虚而已。
注释: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风雨不全篇:形容重阳节的天气不佳,可能暗示心情或创作的障碍。
- 春草池塘:春天的草和池塘象征着生机,反衬出诗人对创作的感受。
- 古人信手斸方圆:古人随意写作就能成篇,暗示古诗的自然与随性。
- 自惭:自愧、自惭形秽,感到自己的作品不如他人。
- 银钩挥玉唾:形容写作的优美,银钩指的是字句的优雅,玉唾比喻文采的出色。
- 瑶报:指美好的回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风格清新自然。他在诗歌中常以细腻的观察力和真挚的情感,展现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重阳节,风雨交加的天气使作者感受到创作的艰难与不畅。面对古人的作品,杨万里感到自惭形秽,表达出对自己诗才的不满与对古人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复杂感受。开头的“重阳风雨不全篇”不仅点明了时节,更暗示了诗人在创作时的困扰,风雨交加使得节日的氛围显得阴郁。接下来的“春草池塘岂满编”则透出一丝无奈,春草和池塘的意象象征着生机和希望,却又无法掩盖内心的失落。
诗中提到“好句谁言较多少”,说明诗人对自己创作能力的怀疑,认为古人随意的文字就能产生极大的艺术价值,而自己却难以企及。接着的自嘲“自惭下下中中语”进一步揭示了他的谦逊之心,表明只想避免过多的修饰和夸张。
最后一句“珍重银钩挥玉唾,竟无瑶报只空然”则是对自己创作的总结,尽管珍惜每一次的创作,但却感到最终的回报是空洞的,表达出一种对艺术追求与现实成果之间落差的无奈与失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阳风雨不全篇:描绘节日的气候,暗示情绪的压抑。
- 春草池塘岂满编: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
- 好句谁言较多少:对古人作品的敬佩与自我怀疑。
- 自惭下下中中语:自谦,反映对自己作品的不满。
- 珍重银钩挥玉唾:赞美写作的美妙,但又感叹无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雨”与“春草”,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写作比作“银钩”和“玉唾”,形象生动。
- 反讽:自谦的语气中透露出对自身才华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风雨,抒发了诗人对创作的困惑与对古人作品的敬仰,表现出对艺术追求的真诚与艰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象征传统与历史。
- 风雨:代表困扰和不顺。
- 春草、池塘:象征生机与希望。
- 银钩、玉唾:象征优美的文采与创作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的气候如何? A. 晴朗
B. 风雨
C. 寒冷
D. 温暖 -
诗人对古人作品的态度是? A. 自满
B. 自愧
C. 不屑
D. 忽视 -
“银钩挥玉唾”比喻什么? A. 美食
B. 书法
C. 写作的优美
D. 自然景象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的哲思。
- 李白《将进酒》:展现豪放不羁的个性与对人生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陶渊明:杨万里在细腻中流露失落,而陶渊明则更显淡泊与自在。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