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雨
陆游
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
百年殊鼎鼎,万事祗悠悠。
不悟鱼千里,终归貉一丘。
夜阑闻急雨,起坐涕交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即使心中充满豪情壮志,时光却已流逝,鬓发渐白。人生百年,成就与挫折无数,但最终许多事情都显得无关紧要。即使是千里之行,最终也只不过是归于一处。夜深时分,听到急雨声,感动得热泪盈眶。
注释:
- 慷慨:豪情壮志,指心情激昂。
- 蹉跎:形容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磨蹭。
- 鬓:指鬓发。
- 鼎鼎:形容伟大的成就或声誉。
- 悠悠:形容时间的漫长和无尽。
- 鱼千里:比喻远行,指追求理想或目标的艰辛。
- 貉:指一种动物,象征归宿或平庸。
- 急雨:形容雨下得急促,夜深时分的雨声。
典故解析:
“鱼千里,终归貉一丘”这一句提到的“鱼千里”可能源于古代对远行的描述,象征追梦者的艰辛历程,而“貉”象征普通的归宿,表面上看似是对理想的反讽,实际上却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省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个人的奋斗,创作风格豪放,既有爱国情怀,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时期,正值他对人生及理想的反思,正因为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无常,使他对人生的感慨愈发深刻。
诗歌鉴赏:
《闻雨》不仅仅是关于雨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与人生哲理的探讨。诗人在夜深时分,听到急促的雨声,似乎在催促着他对过往的回忆与思考。自古以来,雨在诗歌中常常被用来象征思绪的流动和情感的宣泄。在这首诗中,急雨的声音成为了诗人内心感受的引子,激起他对人生的感慨。
首先,开篇两句“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对比鲜明,展示了诗人内心依旧澎湃的情感与外在岁月无情的现实。紧接着的“百年殊鼎鼎,万事祗悠悠”,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许多看似重要的成就终究在时间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最后两句的“夜阑闻急雨,起坐涕交流”,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雨声唤起了他对过往的感慨与无奈,泪水流淌,恰是对人生苦短的真实写照。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融中,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慷慨心犹壮:尽管心中豪情依旧,代表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蹉跎鬓已秋:岁月无情,白发渐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
- 百年殊鼎鼎:人生百年,成就各异,暗示人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 万事祗悠悠:对许多事情的无奈和淡然,人生如梦,许多事终究是过眼云烟。
- 不悟鱼千里:比喻追求理想的艰辛与努力。
- 终归貉一丘:强调最终的归宿可能平庸,反映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 夜阑闻急雨:夜深听雨,象征诗人的内心感触与回忆的涌动。
- 起坐涕交流:情感的激动,泪水流淌,传达出对人生的深切感悟。
修辞手法:
- 对比:如“慷慨心犹壮”与“蹉跎鬓已秋”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象征:雨象征感情的流动,鱼与貉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感悟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 雨:象征情感的流动与思绪的涌现,代表了诗人内心的感触。
- 鱼与貉:象征追求与归宿,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 鬓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最能表达陆游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A. 百年殊鼎鼎
B. 蹉跎鬓已秋
C. 夜阑闻急雨 -
“不悟鱼千里”中的“鱼”主要象征什么? A. 理想与追求
B. 生活的平淡
C. 自然的美好 -
陆游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与感慨
C. 对生活的无所谓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陆游与李白的作品进行对比。李白的诗歌多表现出豪情壮志,而陆游则更多的是对人生的反思与苦闷。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与陆游的《闻雨》,前者激昂向上,后者则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思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选读》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