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时花木巧玲珑,夹路纷纷紫映红。
步障不须西蜀锦,相公行处裹春风。
白话文翻译:
一年四季的花木精致而巧妙,夹道的花朵纷纷盛开,紫色与红色交相辉映。
走在路上的人不需要穿西蜀的锦绣,您所在的地方便是春风拂面的美好境地。
注释:
- 四时:四季,指春夏秋冬。
- 花木:花草树木,指花卉和树木。
- 巧玲珑:形容精致而美丽。
- 夹路:指两旁的路边。
- 纷纷:形容纷繁、繁盛。
- 紫映红:紫色的花映衬着红色的花。
- 步障:步行的障碍,指行走的道路。
- 西蜀锦:指四川地区的锦缎,以其精美著称。
- 相公:对男子的尊称,古代对有身份地位者的称呼。
- 裹春风:被春风包围,形容春天的气息。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西蜀锦”则指代了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织品,象征着精美与华丽。在古代文化中,蜀地因其丰富的物产和精湛的手工艺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特立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姜特立的南园,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春天的赞美,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开头以“四时花木巧玲珑”引入,立即让人感受到四季交替中花木的变化与生机,传达出一种精致而细腻的美感。接着“夹路纷纷紫映红”,用色彩的对比增添了视觉的层次感,使得春天更加生动。诗人用“步障不须西蜀锦”表明行走在这美丽的春天中,身处其中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华丽装饰,因为春天本身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好。最后一句“相公行处裹春风”则是对他人的一种祝福,愿在此美好的时节中,行走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和生命的愉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时花木巧玲珑:描绘四季花木的精致之美,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
- 夹路纷纷紫映红:形象地描绘了花朵的繁盛与色彩的丰富,给人一种生动的视觉感受。
- 步障不须西蜀锦:表达出在这美好的春天中,华丽的衣物显得多余,强调自然的美胜过人工的装饰。
- 相公行处裹春风:以尊称“相公”表达对行者的敬意,象征春风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美好比作华丽的西蜀锦,强调自然的美胜过人为装饰。
- 对仗:诗中“紫映红”与“相公行处”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巧玲珑”及“纷纷”展示自然的极致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美春天的美丽与自然的生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它传达了一种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人文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花木: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 紫映红:色彩的对比象征着丰富的生活。
- 春风:象征温暖、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蜀锦”是指什么? a) 一种花卉
b) 一种丝绸织品
c) 一种饮品
答案:b -
“夹路纷纷紫映红”中“纷纷”指的是什么?
a) 少量
b) 繁多
c) 单一
答案:b -
诗中希望传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悲伤
b) 赞美春天
c) 愤怒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本诗的春天主题相似,但杜甫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而姜特立则更侧重于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愉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