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时间: 2025-01-10 22:52:11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作者: 孟子及其弟子 〔先秦〕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此诗为孟子及其弟子所作,内容较长,以下为节选: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白话文翻译:
在天时、地利和人和三者中,天时的优势不如地利,地利的优势又不如人和。一个城池的周围,即使有良好的地势和防御,也不能保证胜利。如果攻城的一方拥有天时的优势,但仍然不能胜利,那就说明天时不如地利。城池并不是不高,池塘也并不是不深,武器也并不是不坚固,粮食也并不是不丰富。如果这些都放弃不顾,那就说明地利不如人和。因此,治理一个国家并不依靠疆界的限制,也不依靠山川的险要,威震天下也不单靠兵器的优势。顺应道理的人会得到众人的支持,失去道理的人则得不到帮助。失去支持的情况下,亲戚都会离弃。获得支持的情况下,天下人都会顺从。因此,君子有时选择不战,但一旦开战必定胜利。
注释:
- 天时:指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
- 地利:指地理位置和地形的优势。
- 人和:指人们的团结与合作。
- 得道者多助:顺应天理的人会得到广泛的支持。
- 失道者寡助:违背道理的人则会遭到孤立。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孟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他的思想强调道德和仁义,提倡人性本善,主张通过教育和良好的治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 创作背景:该诗反映了孟子对国家治理、战争与和平的看法,强调人和的重要性,警示领导者应当顺应民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关系,深刻揭示了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孟子认为,单靠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并不足以取得最终胜利,真正的胜利在于人心的归属。在历史上,许多战争的胜负往往决定于民心向背,领导者若能赢得人心,就能得到多方的支持,形成强大的合力。反之,若失去人民的支持,不仅难以成功,甚至连亲朋好友也会离弃。因此,君子在治理国家时应当注重道德与人心,尽量避免冲突,以求得和谐共处。诗中所蕴含的智慧至今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是对人际关系和社会治理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顺应道理的人会得到支持。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天时、地利和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
- 排比:列举多种支持的来源,增强说服力。
- 主题思想:强调道德与人心的重要性,提倡仁义治国的理念。
意象分析:
- 天时:象征自然的力量与不可控因素;
- 地利:象征地理优势与战略布局;
- 人和:象征社会和谐与人际关系。
互动学习:
-
选择题:
- 在三者中,哪个因素被认为最重要?
- A. 天时
- B. 地利
- C. 人和
- 在三者中,哪个因素被认为最重要?
-
填空题: 得道者____,失道者____。
-
判断题: 孟子认为,兵器的优势是获胜的关键。(对/错)
答案:
- C
- 多助;寡助
- 错(孟子认为人和更为重要)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孔子关于道德与治理的思想。
-
诗词对比:
- 《赤壁赋》:苏轼对人事无常的思考与感慨,体现了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另一种解读。
参考资料:
- 《孟子》:原文及注释。
- 《论语》:孔子的道德思想。
- 《古文观止》:选录古代散文与诗词,了解更多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