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韦侍御新亭》

时间: 2025-01-11 20:39:53

烟磴披青霭,风筵藉紫苔。

花香凌桂醑,竹影落藤杯。

鸣籁将歌远,飞枝拂舞开。

未愁留兴晚,明月度云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宴韦侍御新亭
烟磴披青霭,风筵藉紫苔。
花香凌桂醑,竹影落藤杯。
鸣籁将歌远,飞枝拂舞开。
未愁留兴晚,明月度云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雅的宴会场景。青色的烟雾笼罩着台阶,微风轻拂着紫色的苔藓,花香飘散在桂花酒中,竹影摇曳在藤制的酒杯上。悠扬的乐音传得很远,飞舞的枝条轻轻摇摆。即便到了晚宴的尾声,也不必忧愁,明月正缓缓升起,穿过云层而来。

注释:

  • 烟磴:烟雾缭绕的台阶,表示环境的朦胧。
  • 风筵:微风中的宴席。
  • 紫苔:紫色的苔藓,点缀在宴席之中,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 桂醑:用桂花酿造的酒。
  • 鸣籁:竹笛的声音。
  • 飞枝:摇曳的树枝。
  • 未愁留兴晚:不必为宴会的结束而感到忧愁。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宴会的美好景象,反映了唐代士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诗中提到的“明月”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清幽和思念,寓意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滋,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作为题材,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敏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次友人聚会之际,诗人通过描写宴会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及对人生乐趣的追求。

诗歌鉴赏:

《宴韦侍御新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宴会的美丽与欢乐。开头的“烟磴披青霭”,营造了一种朦胧而清新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自然的怀抱中。接着,诗人通过“花香凌桂醑”的细节,体现了宴席的丰富与雅致,桂花酒的香气与花香交融,增强了诗的感官体验。

“鸣籁将歌远,飞枝拂舞开”,这一句描绘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竹笛悠扬的乐声与摇曳的树枝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而最后两句“未愁留兴晚,明月度云来”,则在宴会即将结束之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待。明月的升起不仅象征着新的开始,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烟磴披青霭:描绘了青色的烟雾笼罩着台阶,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景象。
  • 风筵藉紫苔:宴席上铺着紫色苔藓,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 花香凌桂醑:花香与桂花酒交融,突出宴席的芬芳与雅致。
  • 竹影落藤杯:竹影投射在藤制的酒杯上,形成了美丽的影子。
  • 鸣籁将歌远:竹笛的声音远远传去,给人以悠远的感觉。
  • 飞枝拂舞开:树枝轻轻摇摆,仿佛在随着音乐舞动。
  • 未愁留兴晚:即便宴会即将结束也无须忧愁。
  • 明月度云来:明月穿过云层升起,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鸣籁将歌远”,通过声音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音乐的悠扬。
  • 拟人:如“飞枝拂舞开”,赋予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动作,增强了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和意象对称,形成了和谐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友情的珍视。通过描绘宴会场景,表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烟霭:象征着朦胧与神秘,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 紫苔:自然的生机与优雅,象征着高洁。
  • 花香:代表了生活的美好与芬芳。
  • 明月:象征着清幽与思念,寄托着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鸣籁”指的是什么乐器? A. 笛子
    B. 琵琶
    C. 古筝

  2. 本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愁
    B. 希望
    C. 失落

  3. “飞枝拂舞开”中,飞枝的动作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轻松
    C. 悲伤

答案:

  1. A. 笛子
  2. B. 希望
  3. B. 轻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春夜喜雨》 -杜甫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宴韦侍御新亭》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但前者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后者则强调宴会的欢乐。两者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前者是孤独与思念,后者则是友情与欢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讲解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