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时间: 2025-01-11 21:07:03

春海镜长天,青郊丽上年。

林光虚霁晓,山翠薄晴烟。

气暖禽声变,风恬草色鲜。

散襟披石磴,韶景自深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海镜长天,青郊丽上年。
林光虚霁晓,山翠薄晴烟。
气暖禽声变,风恬草色鲜。
散襟披石磴,韶景自深怜。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海面如同一面明镜,映照着长长的天空,青翠的郊野在这一年中显得格外美丽。清晨的林间光线透过晨雾,山色在微晴的烟霭中若隐若现。气温回暖,鸟儿的鸣叫声也随之变化,微风拂过,草色愈发鲜亮。漫步在石阶上,敞开衣襟,感受着这美好的春景,内心不由自主地生出深深的怜爱之情。

注释:

  • 春海:春天的海面,象征自然的生机。
  • 镜长天:如镜子般明亮的天空,形容春天气候宜人。
  • 青郊:指青翠的乡野,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 林光:树林中的阳光,清晨的光线。
  • 虚霁晓:清晨明朗的天气。
  • 气暖:气温变暖。
  • 禽声变:鸟儿的叫声有所改变,可能指春天的鸟鸣带来的生机。
  • 韶景:美好的春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滋,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春望》创作于春季,正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在此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

诗歌鉴赏:

《春望》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气氛。开篇便以“春海镜长天”引入,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春天的海面和天空连成一体,形成了广阔的自然画卷。接着,诗人描写了青郊的美丽,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林光虚霁晓,山翠薄晴烟”一句,描绘了清晨的林间光线与山色,展示了春天的清新与宁静。诗中“气暖禽声变,风恬草色鲜”则描绘了春天的暖意,鸟儿的鸣叫声和草色的鲜亮,传达出一种生命的复苏感。

最后一句“散襟披石磴,韶景自深怜”则是诗人对春景的深情眷恋,身处石阶之上,迎着春风,内心感受到这幅美丽景象的深深怜爱,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以清晰的意象和柔和的情感,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感动,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海镜长天:描绘春天海面如镜,反映长空的景象,传达春天的宁静与广阔。
  2. 青郊丽上年:青翠的乡野在这一年显得格外美丽,体现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
  3. 林光虚霁晓:清晨的阳光透过林间,展现出清新的气象。
  4. 山翠薄晴烟:山色在微晴的烟雾中显得轻柔,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5. 气暖禽声变:气温回暖,鸟声随之变化,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6. 风恬草色鲜:微风拂过,草色变得更加鲜亮,增强了春天的气氛。
  7. 散襟披石磴:漫步于石阶上,心情舒畅。
  8. 韶景自深怜:对美丽的春景产生深深的怜爱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海镜长天”,将海面比作镜子,形象生动。
  • 拟人:鸟声的变化、草色的鲜亮,赋予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如“气暖禽声变,风恬草色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春海:象征新生与希望。
  2. 青郊:代表生机与活力。
  3. 林光:象征光明与希望。
  4. 山翠:代表着自然的美丽与静谧。
  5. 禽声: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声音。
  6. 草色鲜:体现春天的生机与蓬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海镜长天”的意思是: A. 春天的海面如镜,映照着长空。
    B. 海面很长。
    C. 春天的海面很脏。
    答案:A

  2. “气暖禽声变”中的“禽声”指的是: A. 人类的声音。
    B. 动物的叫声。
    C. 风声。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韶景”主要指: A. 美好的春景。
    B. 秋天的景色。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象,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美丽,情感较为直接。
  • 《春望》:更注重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深度,表现对春天的深切眷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