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言如日哥哥》
时间: 2025-02-04 16:32:26意思解释
禽言如日哥哥
作者:姜夔 〔宋代〕
原文展示
君不见苕溪西南石鼓山,鸟如鸜鹆啼其间。
土人相传是阿弟,千呼万唤云复还。
身为独雁失俦侣,所愧鹡鴒图急难。
绕林哀哀诉明月,夜阑月落声渐咽。
天地阔远兄不闻,苍岩下泪山竹裂。
岂无鸦舅与鹁姑,人各有心非友于。
陟冈四顾空欷嘘。
君不见江南望夫谁家子,登山化石不得语。
白话文翻译
你看那苕溪西南的石鼓山,鸟儿在这里啼叫。
当地人传说那是我的弟弟,我千呼万唤他却不再回来。
我如同孤雁失去了伴侣,心中感到愧疚,像鹡鸰在急促地求救。
我在林间哀伤地向明月倾诉,夜深月落,声声渐渐低沉。
天地如此宽广,兄长你却听不见,苍岩之下泪水如山竹一般裂开。
难道没有乌鸦舅舅和鹁鸪姑姑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并不都是朋友。
我登上山岗四处观望,空自叹息。
你看那江南的望夫石,哪家儿子登上山去,却化作石头再也无法言语。
注释
- 苕溪:指苕溪河,流经地方的水系。
- 阿弟:指作者的弟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 鹡鸰:一种水鸟,象征孤独与失落。
- 明月:象征思念和孤独,常用以表达情感。
- 望夫石:传说中,妻子在此等待丈夫,最终化为石头,象征永恒的等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夔,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著名词人、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婉约,常有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作者通过对孤独和思念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人的深切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亲情的渴望与感慨。
诗歌鉴赏
《禽言如日哥哥》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姜夔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鸟鸣声,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致结合,展现出一种孤独与失落的情感。诗的开头以“君不见”引入,仿佛是在与某位亲近的人倾诉,接着描述了苕溪西南的美丽山水和啼鸣的鸟儿,营造出一种宁静却又略显哀伤的氛围。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作者提及了自己的孤独,如同失去伴侣的雁,渴望与亲人团聚,却只能在月光下诉说心声。月亮的明亮与深夜的寂静形成了鲜明对比,反映出内心的苦闷与失落。诗中“天地阔远兄不闻”,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展示了广袤天地与无声孤独之间的强烈对比。
最后两句提到的“望夫石”,则是对古代传说的引用,象征着永恒的等待和无声的悲伤,使整首诗在情感上升华至一种更为普遍的孤独和渴望。姜夔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人类普遍情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不见苕溪西南石鼓山,鸟如鸜鹆啼其间。
你看那苕溪西南的石鼓山,鸟儿在此啼叫,描绘场景,引入思念主题。 -
土人相传是阿弟,千呼万唤云复还。
当地人传说这里是我的弟弟所处之地,我千呼万唤他却不再回来,表达对弟弟的深切怀念。 -
身为独雁失俦侣,所愧鹡鴒图急难。
自己如同孤雁失去伴侣,心中感到愧疚,像鹡鸰急急求助,进一步加深孤独感。 -
绕林哀哀诉明月,夜阑月落声渐咽。
在林间向明月倾诉哀伤,夜深月落,声音渐渐低沉,展示孤独的无奈。 -
天地阔远兄不闻,苍岩下泪山竹裂。
广阔天地中,你却听不见,我的泪水如山竹般在苍岩下裂开,形象化孤独与悲伤。 -
岂无鸦舅与鹁姑,人各有心非友于。
难道没有乌鸦的舅舅和鹁鸪的姑姑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表达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陟冈四顾空欷嘘。
我登上山岗四处观望,空自叹息,表现无奈与孤独。 -
君不见江南望夫谁家子,登山化石不得语。
你看那江南的望夫石,哪家儿子登山去,却化为石头再无法言语,借古喻今,展现永恒的等待与无声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身为独雁失俦侣”,比喻孤独的心情。
- 拟人:月光被赋予了倾诉的能力,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天地阔远”与“苍岩下泪”,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亲情的思念与孤独的感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度与复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自然与生命时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鸟:象征自由与孤独。
- 明月:象征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 石鼓山:象征着人们对故乡的眷恋。
- 望夫石:象征永恒的等待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苕溪”是指什么地方? A. 河流
B. 山峰
C. 村庄
答案:A -
“身为独雁失俦侣”中“独雁”象征的是什么? A. 自由
B. 孤独
C. 快乐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望夫石”象征着? A. 希望
B. 悲伤的等待
C. 家庭团聚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姜夔与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但李白的《静夜思》更直接地通过月光抒发乡愁,而姜夔则通过鸟鸣与自然景象展现孤独的情感,风格上更为细腻与婉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赏析》
- 《姜夔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