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岩观瀑水简沈庄仲三首》
作者: 刘学箕 〔宋代〕
云润衣裾夕露沾,
悬崖一水散疏帘。
精庐隐约青山下,
缥缈飞甍出画檐。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云雾润湿了衣裳,傍晚的露水轻轻沾湿了衣襟。
悬崖上,瀑布像一帘洒落的水帘。
精致的山舍隐约在青山之下,
缥缈的屋顶似乎飘出画檐之中。
注释:
- 云润: 云雾滋润,形容天气潮湿。
- 衣裾: 衣服的下摆,指诗人所穿的衣物。
- 夕露: 傍晚时分的露水。
- 悬崖: 高耸的岩石,形容瀑布的位置。
- 一水: 指瀑布的水。
- 散疏帘: 像帘子一样洒落的水。
- 精庐: 精致的房屋。
- 隐约: 隐藏不清,形容景物模糊。
- 青山: 绿色的山峦。
- 缥缈: 轻盈而飘渺。
- 飞甍: 形容房顶或屋檐高耸飘逸。
- 画檐: 形容屋檐如画般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学箕,字子华,号梅溪,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诗风清新俊逸,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达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学箕游览西岩时,目睹瀑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岩瀑布的自然美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开头两句通过“云润”和“夕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湿润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幅自然画卷之中。接下来的“悬崖一水散疏帘”,形象地展现了瀑布如纱帘般倾泻而下的景象,生动而形象。
“精庐隐约青山下”,则将人的居所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隐约的精庐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似乎在这青山绿水之间,隐居者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最后一句“缥缈飞甍出画檐”,则进一步深化了意境,描绘出飞檐翘角的屋舍与自然景色的融洽,仿佛屋顶也在与云雾交织,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融合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人生哲学的思考,显示了诗人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云润衣裾夕露沾: 描述傍晚时分,云雾滋润了衣物,露珠湿润了衣襟,传达出一种湿润、清新的气息。
- 悬崖一水散疏帘: 瀑布从悬崖倾泻而下,宛如一帘轻柔的水幕,展现出自然的壮丽和流动之美。
- 精庐隐约青山下: 诗人描绘出隐匿在青山之间的雅致小屋,突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缥缈飞甍出画檐: 轻盈的屋顶在云雾中显得朦胧,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水散疏帘”将瀑布比作水帘,形象生动。
- 对仗: 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云润”和“夕露沾”赋予自然以人的感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追求宁静、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云: 象征着自然的变幻和生命的气息。
- 水: 代表着流动、生命和变化,寓意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 青山: 象征着宁静、隐逸的生活环境,也是诗人理想的栖息之地。
- 精庐: 代表隐士的生活,寓意一种追求高雅、简约的生活方式。
- 飞甍: 形容房屋的优美,象征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润衣裾夕露沾”中的“夕露”指的是什么?
A. 早晨的露水
B. 傍晚的露水
C. 正午的阳光
D. 晚上的霜 -
诗中“悬崖一水散疏帘”描绘的是哪个自然景象?
A. 河流
B. 瀑布
C. 湖泊
D. 雪山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A. 青山
B. 大海
C. 沙漠
D. 草原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水的静谧与和谐美,意境与刘学箕的《西岩观瀑水》相似,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
- 李白的《庐山谣》则通过对庐山的壮丽描绘,展现出一种豪放的气质,与刘学箕的细腻描写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刘学箕诗文集》
- 《古代诗词解析与鉴赏》